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广东以改革促发展,围绕区域协作,深化制度创新,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将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
前不久,广东江门的集装箱货物,搭乘广州港的“穿梭巴士”驳船,启运至南沙港码头出口。粤港澳大湾区大小港口间有了畅通的“摆渡船”,这得益于“一港通”海关创新监管模式的不断优化。
广州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 曾琦:向大湾区内河支线港扩线,支持海铁、海陆、海空等多式联运业务发展,将“出海口”搬到内陆企业的“家门口”。
让大湾区三地货物流通更加高效便捷,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三地要素流动,广东进一步提高三地的区域协作、政策协同,在规则机制上不断深化改革。
以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为重点,广州南沙制定并形成了350项重大改革事项清单,协同发展三地的新产业、新业态。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澳门政务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跨境政务服务可办理澳门12个部门近70项业务,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出资5亿元组建梦工厂基金,鼓励更多年轻人创业,支持科创企业创新发展。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部署提出79项改革任务,构建与香港及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制度。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二级行政主任 林泽莉:合作区搭好“平台”、当好“通道”、建好“基地”。从创新科研人员、科研货物、科研资金、科研数据跨境流动等环节,构建合作新机制,推动深港进一步衔接。
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广东还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上不断探索,打通束缚三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前不久,以立法形式出台的《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在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开放合作等方面,提出94条制度措施。
11月,广东正式对外发布新的14个方面改革任务,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图”。强化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共建科创合作平台等举措。
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朱伟:持续推动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将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试验平台,打造粤港澳融合发展的先行地。
责任编辑:张宁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