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正月初八,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如约而至。今年的大会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交流研讨。这场会议关乎处在爬坡过坎关键时期的经济第一大省,如何用好产业家底、探寻发展新路,因而备受关注,多次冲上热搜。
我们观察到,相比于往年,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议程细节等方面有不少变化:首次邀请中央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参会并发言;没有安排21个地市全部亮相,而是选取8个市县代表发言,3位县委书记首次登台;新设新闻发布会环节等。
乍一看,会议安排的细节变化,体现的是广东一如既往地务实与高效。透视这些细节,读懂这场“新春第一会”,还能找到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密码”。
看点1
省部联动,中央有关部委首度参会“支招”
新年开工首日召开“新春第一会”,近年来正成为各省份的开年的“必选动作”。而中央财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同志齐聚广州、参会发言,显得广东的“新春第一会”分量更加沉甸甸。
一个省的“新春第一会”,为何得到中央有关部委关注?要把视野打开来看——
一方面,眼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面临新的关隘。广东如何再一次“敢为天下先”,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探出新路,全国对此寄予厚望。
多组数据显示,广东已经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的四成,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将近一半,低空经济企业占全国30%以上。
“今年广东可继续‘勇挑大梁’,开好局、起好步,确保一季度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建议加强部省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为高质量完成全年工信领域各项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2024年11月18日,比亚迪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南方+记者 朱洪波 摄
另一方面,广东自身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叠加碰头,面临的困难比较多。需要从国家层面获取政策指导与支持,省部紧密联动正当其时,这不仅有助于广东破解困难、先行一步的现实需求,更是为后来者“打样”,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中央财办副主任杨荫凯为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招,他建议,广东可着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未来产业统筹培育、产业生态整体优化四项行动。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强省,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广东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霍福鹏说。
霍福鹏在发言中提到多个“持续支持”,比如,支持广东高质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广深两大中心城市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此举是为了助力广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让广州、深圳等经济大市更好“挑起大梁”。
在助力广东对接国家政策机遇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支持广东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推进两重项目精准有效释放消费投资潜力。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国家强。产业发展全国一盘棋,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既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勇毅前行,也离不开国家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
看点2
精心安排,首次安排县委书记谈发展
广东的地理空间、经济纵深足够大,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和广大县域存在的产业落差蕴含着巨大潜力。
这一思路在大会议程设置上也有体现。
今年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共安排5个地市、3个县作发言。既有广州、深圳、佛山、东莞4个万亿级经济大市,也有揭阳市及惠州博罗、汕尾海丰、阳江阳西3个县亮相。
其中,广深佛莞四市的发言围绕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等话题展开;揭阳则着重介绍了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方向,在两大新兴支柱产业的带动下,该市去年税收收入增长高达24.6%,多项关键经济数据领跑全省。
县委书记发言是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首次设置的环节。发言的博罗、阳西是“百千万工程”典型县,海丰则入选了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三个县亮出的“路线图”中不乏新能源汽车、海上风电、新一代电子信息等高端赛道,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现代特色支柱产业特征明显。
博罗县福田镇徐田村。南方+记者 王昌辉 摄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只是经济大市或单个区域的任务,而是要在全省全域范围内整体布局、一体发展,珠三角地区理应承当起冲锋在前的重任,粤东粤西粤北也要充分利用好产业落差,因地制宜加速培育发展现代产业。特别是在“百千万工程”牵引下,广大县域要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为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企业是主体。大会还安排美的、华为、小鹏三家企业负责人发言。华为以领先的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话题#华为去年销售收入超8600亿#迅速攀上微博热搜,美的和小鹏则分别就当好机器人重点产业链“链主”、飞行汽车、智能驾驶等话题分享企业的进展和计划。
广东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在广东830多万家企业中安排这三家企业发言,大会的深意还不止于此。
美的、华为、小鹏的发展转型历程,也体现了广东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一体发展的思路。
谈到发展信心,企业负责人们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另一个选择广东的理由:营商环境。
“从软件到移动互联网,再到AI飞行汽车、机器人等系列的产品,我在广东创业了20多年,这里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精神和优越的创业环境,让我对做出一家更伟大的科技公司抱有坚定的信心。”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小鹏汇天集团董事长何小鹏说。
传统产业跃“级”、新兴产业聚“势”、未来产业谋“远”,三股产业力量在岭南大地形成合力,让新旧动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加速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看点3
新设环节,重磅措施当日发布
软硬兼备的良好环境,是企业选择广东的重要因素,敢闯敢拼、敢为人先、苦干实干、效率第一,是改革开放铸造的“广东基因”。
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议程安排也体现着这一点:上午的大会击鼓催征,令人振奋;下午,大会安排五场分论坛,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议题展开讨论,推动大会部署加速落地。
比如,针对广东规模庞大的传统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厚培产业发展优势”分论坛就提出“先用后付”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等新招,并呼吁企业聚焦广东省产业发展方向加大投资力度。
美的顺德洗碗机工厂。南方+记者 戴嘉信 摄
“在新的一年,广东金融业将加大对‘两新’‘两重’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多元股权融资渠道;继续丰富保险产品,提高综合保障功能。”广东省委金融办副主任(分管日常工作)于海平在“加快发展金融和现代服务业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说。
到傍晚的新闻发布会上,一系列重磅举措便火热出炉。《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提出将实施8大行动、26项工作举措,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数量占比50%,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石化钢铁等5大类产业项目380个、年度投资额1658亿元。
在推动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发展方面,广东将部署一系列创新平台、产业园区等设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发布会上,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还透露,省发展改革委已正式成立民营经济局。“我们将加强与广大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下一步将积极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在粤发展。”
一天议程紧凑,大会实现从动员、研讨到落地的完整闭环,体现的不仅是广东的速度与效率,也是经济第一大省的信心与决心。勇挑大梁、爬坡过坎,改革开放先行地义不容辞。
南方+记者 邵一弘 黄应来 黄叙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