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晚造粮食生产时节。连日来,东莞多个镇街按下了晚造水稻生产“快进键”,田间地头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农忙景象。
连日来,清溪紧抓农时,积极开展晚造水稻生产工作,抢插晚稻秧苗,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农忙景象。
8月4日早晨,记者在铁场村的田间地头看到,农户们正分工合作,有的搬运秧苗,有的负责施肥,有的下田插秧,彼此配合默契。在水田里,农户们来回穿梭,踩着泥,弯着腰,将秧苗逐一栽插进肥沃的泥土中。
在农户们的辛勤劳作下,很快,点点翠绿点缀着水面,一块块水田披上了"绿装",再加上蓝天白云的映衬,一幅美丽的夏日农耕画卷便徐徐展开。据介绍,这里种植的晚稻品种为"19香",丰产性较好。
目前,清溪镇抓住有利天气,组织开展实施晚稻种植,预计10月底完成晚稻的收割。接下来,该镇将坚持把粮食生产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近日,麻涌千亩农田耕地恢复一期项目迎来第二造的水稻播种期,这里的1400亩土地将种植莉香占水稻,预计10月份即可收割。
在稻田上方,一架无人机在水稻田上来回盘旋,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操控下,无人机把水稻种子飞撒在水田里。麻涌镇旅游协会会长、稻田种植负责人袁万来表示:“水稻种子已提前浸泡出芽,夏天气温高,预计5天即可拔苗。”
只见一旁的技术人员手持设备即可进行操作。技术人员介绍,提前调试好各项参数,将水稻种子倒进洒播箱,便可在田间实现精准均匀播种。无人机直接播种,作业补给容易,株距行距可控,一台无人机一天可播种200余亩,不仅有效提升了播种效率,也节约了人工成本,这片1400亩的水稻田里,仅需两名技术人员即能完成播种作业。
袁万来介绍,经过上半年的努力,这里的土地有所改良,所以晚造种植对土壤要求更高的莉香占优质水稻品种,生长期约120天,预计10月份即可收割。
据悉,为助推农业提质增效,这里无论是播种、杀虫、施肥、收割等都应用农用机械作业,采用无人机播种就是其中之一。袁万来表示,水稻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水肥管理,包括病虫害防治,都有耙田机、插秧机、收割机、农用无人机等科技助力,实现农机农艺有机融合,为水稻的增收保驾护航。
近年来,麻涌加大耕地保护力度,通过强化农用地统筹利用,加快推进连片农田集聚区建设,努力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下来,麻涌将继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有序推进复耕复种,保障粮食安全,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耕”基,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见效一亩”,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推动麻涌农业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甄鹏 梁雪华 谢湛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