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视频】东莞党史人物故事|陈铭炎:带领共产党人,战斗在敌伪顽的“心脏”

2021年05月23日 09:54 0人参与  0条评论

微信图片_20210519142759.jpg

陈铭炎(1911——1945),又名陈辉、陈大英,广东合浦县(今属广西)人。193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国青年同盟盟员,广州一二九运动积极参加者。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由曾生介绍到惠阳县任坪山小学校长,在那里建立中共支部,任支部书记,组织剧团演出,主编抗日刊物《坪湖》。1938年冬,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成立,任工委委员兼坪山区委书记。翌年任中共惠阳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

1940年6月调到东莞,先后任中共东莞县委书记、东莞二线县委书记、东莞县特派员。1945年1月,中共东江前线特委重新成立,任特委宣传部长,主持特委日常工作。先后在宝安沙鱼涌、惠阳沙坑、新圩等地开办党员干部训练班,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好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45年8月15日,在惠阳新圩从电台收到日本投降的消息,连夜带两个交通员前往东莞,想尽快把这一胜利喜讯传给东莞党组织。途经清溪三峰十二崛时,碰上刚起义过来的部队,交通员不知底细与对方交火,陈铭炎不幸中弹遇难。1945年8月20日,中共广东区委正式决定成立江南地委,任命陈铭炎为江南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当时未知他已牺牲)。

《旗山莞水 青史流芳——怀念中共东江前线特委组织部长、东莞县委书记陈铭炎同志》

作者:岑诒立

在抗日战争中,陈铭炎同志先后担任中共东莞县委书记、东莞二线县委书记、东莞特派员、东江前线特委组织部长等职务,领导东莞地方党的时间达五年。他到东莞后,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团结县委一班人,发动群众,配合部队,向敌、伪、顽展开坚决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可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刻,陈铭炎同志却不幸牺牲了。

走革命的道路

陈铭炎,一九一一年出生于广东省合浦县豪屋村多背塘的一户有钱人家。父亲是个有名的中医,与国民党广东省高级官员陈铭枢同宗亲。他一心想儿子“光宗耀祖”,因此,铭炎在家乡读了几年私塾后,就到广州读书,直到大学。其父委托陈铭枢“多加照顾”。可是陈铭炎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旨”去做,他在学校里,认识了曾生同志,并和曾生一起声援北平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当北平学生爱国行动的消息传到广州的时候,陈铭炎即和同学们一道,走上街头,振臂高呼“反对防共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一九三六年,陈铭炎毕业于中山大学,同年在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学毕业后的一天,陈铭枢没有忘记老乡的嘱托,特地到学校来找陈铭炎谈话。他高兴地拍着陈铭炎的肩膀说:“贤侄大学毕业了,真是个有用之才,今某县缺一县令,出任者,非君莫属!”陈铭炎听了,自然心中有数。他婉转地谢过了陈铭枢的“好意”后,又继续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去。

“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共中央“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的号召下,陈铭炎再也“闲”不住了。于是,他到香港去找曾生同志,在曾生的介绍下,他到了惠阳任坪山小学校长,以教书的职业为掩护,与同校老师黎柏枢(党员)、黎盂持(党员)及当地的党员李盘等组成了党支部。陈铭炎任支部书记,李盘、黎孟持为支委。他以坪山小学为阵地,组织附近乡村的教师,白天教书;晚上办夜校,学时事、学文化、教唱歌,组织剧团,排练活报剧;圩日,则利用群众赶集的机会作口头讲演及上演《放下你的鞭子》、《东洋鬼子》等活报剧。在这期间,陈铭炎还抓紧一切空隙时间,主编了一份抗日救亡的刊物,定名为《坪潮》,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保家乡,号召民众行动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万众一心,把东洋鬼子赶出去。他带领党支部的同志自编自印,每期印数二百份,发行到坪山一带,一连出版发行了十多期,对唤醒民众起来抗日,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

一九三八年十月,日寇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后,曾生同志率工作组到达坪山。月底,在坪山羊咕嶂李盘家召开工作组扩大会议,正式宣布成惠宝工作委员会,由曾生任书记,谢鹤筹为组织部长,周伯明为宣传部长,张绮如、叶锋、陈铭炎、叶汉生、黄鑫为委员。陈铭炎兼任坪山中心区委书记,并参与建立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做国民党驻军的统战工作。一九三九年七月,地方党和部队的党组织分开。黄宇接曾生任惠阳县委书记,陈铭炎任宣传部长。这时,他活跃在惠阳县的坪(山)龙(岗)地区,继续从事地方党的工作。

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一九四零年春天,阴霾漫天。在国民党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东江地区的国民党顽固派亦不甘落后,他们别有用心地在东江掀起了一股股反共逆流。继限制“东团”活动、制造“博罗队事件”后,又企图以“集训”为名,阴谋对曾、王部队下毒手,妄图一网打尽我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这时,曾、王部队被迫再东移。就在这“黑云压城城欲摧”之际,惠、东、宝地区危难之时,陈铭炎同志来到东莞任县委书记。七月间,他与黄树佳(县委组织部长)、王士钊(宣传部长)、谢阳光(武装部长)、王河(妇女部长)等接上关系后,意识到,在外患内忧中“没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织,是不可能把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更谈不上领导群众,战胜逆流,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因此在县委会议上响亮地提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加强党的建设,带领东莞党,走“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道路。会后,即分头到各区去传达、贯彻。不久,就接到东江特委的通知,知道曾、王部队遵照中央“五·八”指示,即重返东宝抗日前线的消息。这时,陈铭炎即赴大岭山,和大岭山区委一起发动群众,做好部队重返大岭山的一切准备工作。

十月,当曾生同志率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挺进大岭山时,就受到大岭山的太公岭、大环、大王岭、大雁塘一带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争先恐后地烧水给部队同志洗澡,做饭给部队同志吃,腾出房子、垫好禾草给部队同志睡觉,使部队同志倍感温暖。十一月黄潭战斗后,部队威信日益提高,陈铭炎又抓紧有利时机率领地方党的同志到部队慰问,并进一步发动群众扩大兵源。一时间,出现了父送子、母送儿、妹送哥的参军热潮。陈铭炎千方百计把群众组织起来,为部队送粮食、送子弹、送药物。为使地方党更有力地配合部队,他特地在大岭山牛枯岭开办了一期区级干部培训班,培训了一批党员骨干,加强了区一级党的创设。陈铭炎同志还积极关心《大家团结报》的出版,及时解决创刊时的困难,使部队同志很感动,报社负责人杜襟南的名字(原名叫陈茹)也是陈铭炎在大岭山时为他改的。

在这前后,陈铭炎由于长期的艰苦劳累,患上严重的疟疾,但他不顾疾病的威胁,带头深入水乡,住在中堂小东向陈成来的家里,与原有党员黎厚贤(六嫂)等接上关系,积极发展了一批党员,小东向、潢涌、拨蛟窝、大埗、锦涡、高埗等乡村建立和健全了一批党支部,继而到温塘去,以县委交通员袁能的家为阵地,又发展了一批同志入党,壮大了党的力量,并沟通水乡和莞樟线党组织的联系。

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陈铭炎还抱病在锦涡、温塘、厚街等地分别举办党员骨干训练班。这些学习班除组织党员学习刘少奇同志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米夫编的《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年》外,他还亲自上《党的建设》课,教育党员:“好比一颗红色的种子,要富于生命力,播到那里,就在那里生根、结果。”并以《红军长征的故事》和瞿秋白烈士的英雄事迹教育党员,勉励大家:“要经得起严峻斗争的考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一个坚贞不屈的共产党人。”学习班联系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办得生动活泼,为各地培训了一批党员骨干。至一九四一年中,全县党员人数已发展至五百多人,有力地打开东莞党的局面。

战斗在敌伪顽的“心脏”

东莞县城沦陷后,国民党东莞、宝安两个县的县党部、县政府和国民党第七纵队邓琦昌司令部、徐东来支队部都相继迁到东莞县属清塘区的石马乡。在反共逆流中,他们秉承国民党东江当局顽固派香翰屏的意旨,也在虎视眈眈,伺机捕杀共产党人。为粉碎国民党的反共逆流,一九四零年秋天,陈铭炎与清塘区委书记黄万顺研究,决心进一步办好广九铁路线上之石马“赠产所”和石鼓“爱群医社”两个情报点。于是,在原有党员周爱莲、李琼珍、周玲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了罗惠舒入党,和早已打入国民党塘厦区署任自卫总队区队副、警长的共产党员罗涛取得联系,并把国民党第七纵队邓琦昌司令部的上尉译电员温巩章争取过来(后发展为共产党员),沟通了国民党第七纵队邓琦昌司令部——国民党塘厦区署——石马赠产所——石鼓爱群医社——清塘区委会——县委和部队的联系。这个情报网负责北至温塘、常平,南至布吉、李朗,西至大岭山,东至清溪、谢岗一带的交通情报工作。凡是经温巩章手送出的情报,通过这一情报网,都能迅速准确地送到县委和部队那里,起到应有的作用。

石马赠产所的周爱莲则利用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香棣芳认她为“契女”的关系,经常深入国民党官员家中活动。有一次,周照例到“契爷”的房里,看到国民党大朗区分部密告大朗地下党的一份我党党员的名单,知道大朗地下党的一部分党员已暴露,回来立即写好情报,连夜送给县委。陈铭炎接到情报后,立即采取了果断的撤离措施,使大朗的党组织及时避免了损失。一九四一年八月,周又深入国民党县长兼挺进支队长徐东来家里,与姨太太们打麻将,姨太太边打边说:“今晚不能玩得太夜,徐队长明天一早就要带人马去大岭山了。”周又通过这一情报网,连夜把情报送到部队。又一次的粉碎了顽军的进攻!

陈铭炎常常教育战斗在“无形战线”上的同志,他说:“交通情报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它比明刀明枪的战场上和敌人较量更为艰巨。”语重深长地启发大家“要在特殊的环境中学会特殊的战斗!”他从“特殊”工作的重要性到如何密写、如何收藏、如何接送、到万一出了问题该怎么办等等,都讲得清清楚楚。因此,交通情报工作上没有出现过重大问题。从一九四零年下半年至一九四二年五月前,这段时间,陈铭炎直接领导开辟的交通情报站就有:东莞县城(王河负责)、东坑(方东负责)、中堂(陈成来、梁厚贤负责)、马坑(丁仲田负责)、周屋厦(陈××负责)、常平(谢金仲负责)、石鼓(周履光负责)、阵村(卢焕光负责)等等。为了沟通广州、惠阳的交通情报线路,陈铭炎同志又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敌占区一一石龙,开辟了石碣交通情报站(尹平负责)从而有效地缩短了县委与特委与省委之间的联系。陈铭炎就是这样通过这些渠道,有效地领导着东莞党的工作。

在特殊的战斗中,陈铭炎处处爱护党组织,关心着每一个党员同志。一九四一年五、六月间,清塘区委书记黄万顺同志不幸被捕,他接到情报后,立即和交通员一起,赶到清塘区石鼓村去,亲自与县委组织部长黄树佳同志研究,想方设法把黄万顺同志营救出来,并把他转移到大岭山去……一九四二年冬天,宝安大队后方办事处主任张作铭叛变,此人了解我会打入敌人内部当警长的罗涛同志的情况,陈铭炎接到情报后,立即通知清塘区委,帮助罗涛同志撤到马坑交通员丁仲田家掩蔽,然后,又派自己身边的交通员把罗涛接到水乡来,安排在蕉利教书,较好地爱护了党组织,保护了同志。

在艰难的岁月里

一九四二年五月,粤北省委被破坏。为防范于未然,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划分为一、二线。这时,陈铭炎同志负责二线县委的工作。一九四三年四月,一、二线县委又重新合并,改为特派员制,陈为特派员。在敌、伪、顽的包围中,陈铭炎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党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指示。首先碰到的是:县的领导同志以什么样合法的身份掩蔽下来的问题?陈铭炎根据东莞地区农村普遍有土榨蔗糖的习惯,就以蔗糖商人的身份出现。说做生意,也不是真的做生意;说不是生意,也要学会做生意。陈铭炎是外地人,他克服了语言不通的困难,有关蔗糖生意的“生意经”也练得朗朗上口,当他拿起一条甘蔗或一块糖砖的时候,也能应付自如。大多数的基层领导同志则以教师、小贩、商人或医生等身份掩蔽下来。陈铭炎还根据水乡土匪多,各据一方,与敌伪顽互相勾结的情况,派共产党员陈成来打入中堂土匪黎炳辉处;莫润潮、黄嘉打入土匪莫耀处;黎耀打入潢涌土匪黎林处,各自隐蔽。与此同时,在各地也派了一些地下党员打入伪乡村政权里去当乡长或保、甲长,如派万明同志打入虎门镇口当伪乡长等等。陈铭炎经常教育大家:“这样做,一方面使我们较好地隐蔽下来;另一方面,又使我们取得合法身份。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而不是消极的停止活动。”

在艰难的岁月里,陈铭炎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夏天,穿一身土布衫;冬日,披上一件旧棉衣;雨季,带上一把黑布伞。身上,只有一支旧钢笔和一块长方形的旧手表。出发时,还经常赤着脚走路。

一九四三年天大旱时,温塘这个点发现了可疑情况。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陈铭炎便转到敌占区莞城沙地塘五十五号袁能的姨母处掩蔽。过了一段时间,又转到水乡古屋村古道的家里掩蔽。到古屋村后,由干天大旱,发生了大饥荒,生活条件更艰苦了。他坚持和群众一起吃地瓜、喝粥水、食野菜……

为了度过灾荒。陈铭炎领导全县各级党组织行动起来,带领群众进行生产自救,下种了十大批旱地作物和秋收作物。

就在这艰难的岁月里,陈铭炎把一批自己翻印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送到基层党组织去,为各地党员输送了战胜困难的精神食粮。

就在这艰难的岁月里,部队弹药缺乏,陈铭炎以糖业商人的身份出现,领导水乡地方党的同志,秘密地把一力多子弹藏在糖缸里,运往大岭山区,有刀地支援部队袭击篁村,围歼麦浩,并粉碎敌人号称的“万人大扫荡”!陈铭炎直接领导的交通情报网向部队提供了“大汉奸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安从莞城到石龙‘视察’的情报”,使部队及时在莞龙公路上打得陈璧君落花流水,威风扫地,夹着尾巴逃回广州!

就在这艰难的岁月里,在东莞的大地上,从水乡到山乡,从平原到丘陵,普遍发展了一批“抗日大同盟”的盟员(党的外围组织),为一九四四年的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夺取新的胜利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日,东江纵队宣告成立;一九四四年的春天,党中央指示各地党组织恢复活动。此时,陈铭炎同志真是喜上加喜。他立即召开各区特派员会议,学习中央的指示,认识到:经过一年多稳蔽活动的东莞党组织,已胜利地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三次反共高潮,挫败了日本鬼子的疯狂进攻,战胜了严重旱灾,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不但使各级党组织基本稳定下来,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三角斗争”的经验。在新形势面前,他号召各级党组织“必须因势利导,对全县党员开展形势教育,加强党的建设,大力开展群众运动,配合部队,狠狠地打击敌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会后,即分头到各地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在全党同志的通力合作下,东宝地区和全国各地一样,终于迎来了抗日的大好形势。在解放区里,突出抓了政权建设。这年春天,继东马乡政权建立后,接着在大坪、黄猄坑、梅塘、长山口、大朗、安和、保安、塘沥、凤岗、石马、樟木头等建立了民主乡政权。一九四四年五月,成立了新一区政府,六月,成立清塘区政府。在地方党和民主政权的直接领导下,各地普遍组织民兵武装,成立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儿童团,大力配合部队打了许多胜仗。一九四四年五月八日在有名的马山战斗中,长山口民兵就全力以赴地配合部队,包围了来犯之敌,打得日寇加藤大队大败而逃,加藤大队长回樟木头后,因惨败,没面见天皇而剖腹自杀。六月二十五日,我地方民兵密切合配部队雨夜打厚街,解决伪护沙队全部,缴轻机四挺,步枪五十余枝,俘中队长王沛雄以下三十余人。十一月二十一日,水乡低涌民兵和妇女又密切配合部队,夜袭冼沙,全歼“抗红义勇军”第六团,毙伤伪军六十余人,俘伪团长李女以下一百五十余人,缴获轻机八挺,长短枪一百八十余枝……

一九四四年秋,恢复了东江前线特委,黄宇任书记,陈铭炎任组织部长,郑重为宣传部长。不久,特委在宝安沙鱼涌举办整风学习班,参加学习的学员都是县级干部,学习班由黄宇、陈铭炎等主持。学习内容有《学习与时局》、《整顿三风》。学习班为时三月。这次学习班,采取了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经验的方法,达到党内思想上和政治上的一致,对东江地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九四五年七月,陈铭炎同志出席了广东省临委在博罗县罗浮山冲虚观召开的干部扩大会议,听取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决议和各项报告的传达。在党的“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政治路线的鼓舞下,陈铭炎决心加倍努力,为党多做工作。会后,他受特派委的委托,在惠阳沙坑、新圩继续开办党员干部训练班,培训东江地区区级以上的党员干部。训练班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去的《论联合政府》、朱德同志的《解放区战场》、刘少奇同志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为东江党组织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好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陈铭炎在新圩,从电台里收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心情无限激动。一心想尽快把这一胜利喜讯传达给东莞党,好让同志们分享这一胜利成果的喜说。于是,连夜带了两个交通员到东莞去,途经东莞境内的清溪三峰十二崛时,突然碰上刚起义过来的部队,交通员不知底细,与部队交火,造成误会,陈铭炎同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幸牺性的。他牺牲的时候,年仅三十四岁。

在抗战八年中,陈铭炎同志为东江地方党作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东莞县,他领导地方党的时间达五年长,旗山莞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同东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人们从心底里怀念这位好同志。

旗山莞水,青史流芳。陈铭炎同志的光辉业迹,永照千秋。

素材来源: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    编辑:解冉锐关键词:党史;人物;陈铭炎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