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9次出席全国两会,先后50次“到团组”,谈改革、抓党建、察经济、问民生、讲两岸关系、说民族团结……一系列精辟论述和许许多多“金句”老百姓耳熟能详。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为您梳理解读习近平那些广为流传的“两会金句”。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改革”始终是两会热词。“攻坚期”“深水区”,意味着改革形势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面对人民的期待,我们既要有坚定的意志、无畏的勇气,也要有非凡的智慧、科学的方法。习近平这句话,指明了改革的方向,也蕴含着改革的方法。
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习近平提出的“三严三实”,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概括了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
生态环境保护是习近平历年全国两会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生态环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蕴含着深深的人民情怀。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
习近平两会上多次强调“政治生态”,带“火”了这个概念。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这些年,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政治生态逐步恢复山清水秀。然而,和生态环境治理一样,不断保持和巩固成果仍是一个重大课题。
政商关系对营商环境至关重要。习近平提出的新型政商关系中,“亲”,就是坦荡真诚、积极主动;“清”,就是要清白纯洁、正大光明。“亲”、“清”二字剔除杂质,加深真情,既划出了底线,又标出了高线。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国14亿多人口要吃饭,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当前,世纪疫情仍未结束,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更需要认真理解总书记这句话的深意。
民族团结是习近平在全国两会上反复强调的事情。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更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只要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团结进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能汇聚起磅礴的力量。
最深沉的感情往往蕴含在最朴素的表达中。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每到群众家中,习近平总书记常会问一问,还有什么困难,父老乡亲的话他都记在心里。习近平说过:“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员一定要勠力同心担好这个重担。
每思祖国金汤固,便忆英雄铁甲寒。军人是最可爱的人,让军人受到尊崇是最基本的。近年来,“军人依法优先”通道开设、设立“八一勋章”、悬挂“光荣军属”牌匾、送立功喜报到家……军人军属的自豪感、荣誉感、尊崇感显著提升。这也是战斗力!
中华民族延续至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要提升我们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培根铸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任重道远,也大有可为。
脱贫攻坚战全过程,党中央始终坚决反对搞不符合实际的“面子工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靠真抓实干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未来也必然要靠真抓实干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中国“战疫”,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共产党!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度调整。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炼就百毒不侵的金刚不坏之身。
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和睦,前提是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离不开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本就是集各民族文化之大成。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理解了这些才能读懂总书记给出这三个是非判断的深意。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