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自主创新发展的同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9月19日,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的指导下,由广东省委网信办联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的“解码‘小巨人’——专精特新看中国”(广东站)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在广州启动。
在为期4天的主题采访活动中,由中央、省、市重点新闻网站、新媒体平台记者、网络大V组成的采访团和调研组专家将奔赴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等地,实地走访记录广东的“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创业创新创造故事,解开“小巨人”企业用创新打破行业发展瓶颈、突破技术壁垒的成功密码。
为开展好本次活动,同日,“解码‘小巨人’——专精特新看中国”(广东站)专题座谈会在广州举行,就如何支持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
建立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专精特新企业是推动我国企业创新的主力军,而专精特新企业中的“小巨人”企业更胜一筹,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力量。截至目前,广东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超4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8万家。7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全国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名单,广东省658家企业入选,入围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占全国17.9%,累计培育超1500家,数量从全国第二跃居全国第一。
如何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专精特新企业难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加力政策供给,加强梯度培育,加大财政融资扶持,通过线上线下宣讲培训、下沉地市主动上门服务、持续跟踪对接重点企业等方式,分层分类精准培育,建立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进一步夯实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基础。
同时,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分层级设置财政奖补专题。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省重点“小巨人”企业进行奖补;另一方面,省财政对2022-2023年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奖励;省财政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贷款贴息补助;部分地市配套给予奖励支持。
“小巨人”身后的税惠“大支撑”
研发创新是专精特新“小巨人”在细分领域实现突破发展的核心力量。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为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发布《十大制造业和十大研发重点领域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系列指引》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直通、直达、直感、直享”,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应享尽享畅享税收政策红利,走稳优质创新之路。
“近几年,我们开始向工业大数据服务转型拓展,这意味着新一轮的投入和开始。”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维兵介绍,企业平均每年研发投入数千万元,汽车制造高端设备从研究到上市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的不断加码,给了我们继续大力投入研发的底气。”在姚维兵看来,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给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50%升到75%、再提高到100%,相当于给企业提前释放了资金。我们2021年、2022年都享受了3000多万元的研发费加计扣除。”
除了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着力点,广东税务部门还积极落实落细“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的支出实行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并对接收基础研究资金收入单位免征企业所得税”等支持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新政,致力营造企业创新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
据统计,2023年前7个月,广东省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共计999亿元,从行业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所在的制造业及与之相关的行业,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占比近四成,是受益最大的一个群体。
金融赋能,持续深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广东省持续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和专属服务。比如先后与广东省中行、建行印发《专精特新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并带动交通、浦发等银行为专精特新企业推出专属融资产品,满足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多样化融资需求。今年1-8月,推动8家合作银行机构为超1万家次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超1200亿元。
同时,加强上市融资服务。2021年广东省在全国首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上市融资服务方案》,2022年推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对接专项行动方案》,帮助企业对接专业化股权融资基金和高质量战略合作者。2021年至今,累计推动118家专精特新企业成功上市。今年1-8月全省38家上市企业中,有32家是专精特新企业。
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广东省目前正在制定《广东省关于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化财税、金融、创新、人才、用地、用能等政策协同,进一步建立健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记者 谭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