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樟木头镇官仓社区,一座充满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的美丽圩镇正在悄然崛起。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樟木头镇努力把社区打造成为环境美丽、产业兴旺的宜居宜游现代和美乡村,推动“中国作家第一村”实体村落户官仓社区,将“作家村”打造为集文艺创作、乡村本土文化、美丽圩镇建设的典范。
在位于樟木头镇官仓社区三家巷内的工作室里,从事设计、绘画艺术创作的陈石正端坐在画桌前临摹一幅工笔画作。古朴的中式桌椅、略微发黄的白墙,尽管这里的条件看起来简陋,却是陈石最引以为傲的一处工作室。“我是客家人,第一次走进三家巷的时候,能感觉到客家人的根在这里,而且一直没有断绝过。”陈石讲述道,“这里的建筑保存得都很完好,走进来整个人都沉静了下来,是天然的写生、创作基地。”平日里,陈石经常拿着写生本在三家巷古村落走街串巷,汲取创作灵感。
樟木头镇官仓古村“中国作家第一村”目前已吸引60多名国内知名作家、学者聚集于此。2023年11月,在东莞“中国作家第一村”建设发展规划论证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位作家、专家、学者齐聚东莞樟木头镇,就“中国作家第一村”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建言献策。当前,官仓社区正加紧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中国作家第一村”环境,为迎接更多文艺工作者入驻做好准备。
“官仓社区约有三百多年历史,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很适合作家村的物理空间打造。”官仓社区党总支委员蔡嘉茂介绍,“通过打造作家村,很多原本已经不住人的旧房子得到了利用,村民收入提高了,我们也借机统筹旅游资源,将村里的几个点连成一片。”
根据规划,作家村规划为艺术创作区、休闲文旅区、交流共享区、公共文化展演区等4个区域。其中,艺术创作区选定16间房屋作为第一期作家工作室,目前已完成16间工作室主体基建工程和室内空间软装布局方案,正在统一加紧阁楼、吊顶、门窗的安装以及家私的采购,5个样板房已经初具模型,点缀和装饰在不断完善当中。第二期15间工作室及周边园林、景观、功能区和功能室也正在设计中,“作家村”服务中心、创作基地、书院等也同步在整体设计之中。
在建设作家村的同时,官仓社区的人居环境整治也在同步推进。漫步在官仓社区,孩子们在儿童公园内嬉戏游玩,老人们聚在一起闲聊赏景,一派宁静安逸的景象。
官仓社区党总支书记蔡仕明介绍,社区在美丽圩镇建设过程中编制了一张规划建设蓝图,并不断在“做精”“抓细”“建美”上下功夫,建成了“十个一”工程、“美丽圩镇”示范带、“美丽巷道”、乡村振兴墙绘等景点。目前,社区已改造了一批建筑景观,完善了一批公共基础设施,打造了一组人文元素。
文化振村强发展,村居改善促人和。随着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樟木头镇根据镇级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标准,制定了相应的目标责任清单,通过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内容,把工作责任压实到责任单位和社区。“我们还做了储备库的建设,确保从2023年到2027年,‘七个一’项目的具体选址都有三个备选点可以作为统筹提升的工作内容。”樟木头镇副镇长杨伟瀚介绍。
(记者 赖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