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筑底回稳!2023年东莞经济面面观

2024年01月31日 15:02 0人参与  0条评论

近日,东莞市统计局公布了东莞经济数据——全年GDP总量11438.13亿元,比上年增长2.6%。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就是:筑底回稳。

岁末年初,“龙抬头”之际,记者将从东莞经济的“账面”“市面”“人面”“后面”四个维度感知东莞经济脉搏和发展趋势。

东莞市区航拍(唐幸耀).jpg

看“账面”:前稳、中低、后升,向好趋势进一步巩固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令人欣喜。在多重外部风险冲击下,东莞还是挺过来了。”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投资咨询(研究)中心主任刘金山对记者说。“虽然增速不高,但1.14万亿的经济总量,规模上说还是非常值得敬佩的,是全省甚至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2023年,面对更趋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需求不足仍然突出、主导产业产销持续受压等因素挑战,这份成绩单实属不易,这是东莞集全市之力的成果。专家们对记者表示,从各项数据来看,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经济恢复动力增强。

东莞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制造业是东莞的经济命脉。自6月份以来,东莞工业持续回暖,工业用电逐步恢复,1-12月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3%,比上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从8月开始由负转正,连续5个月保持单月正增长。“五支四特”产业中,主导产业持续回升,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3.2个百分点;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增长10.0%;化工制造业增长4.1%。

刘金山分析称,在经济增长趋缓或者下行的情况下,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作为居民必需品,市场份额也是较稳定的,它具有穿越经济周期的力量。

华为小镇、松山湖 (唐幸耀) (2).jpg

刘金山表示,电子信息制造业是东莞的支柱产业,四季度两位数的增长,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以华为、OPPO、vivo俗称“三部手机”的积极推动。特别是去年9月华为Mate60在东莞松山湖横空出世,引发全球关注,大大地鼓舞了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和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信心。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表示,东莞外贸依存度位居全国前列,受全球经济影响更大、更直接。2023年,东莞市外贸承受住压力,全年进出口总值实现1.28万亿元,继续稳居全国第五位、广东省内第二位。其中,第四季度更是增长7.7%,扭转前三季度下降态势。从单月看,进出口增速从10月起转正之后,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12月增长11.5%,增速达年内峰值,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9.6%、14.8%。“保持前五位,非常有韧劲!”白明认为,东莞外贸的后劲还是足的。

国贸(1).jpg

看“市面”:“烟火气”快速回归,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大“账”背后,不仅是行业领域、工厂车间,更有市场商户、万家灯火。一个个市场主体,连接经济命脉,更关系着人们的柴米油盐、三餐四季。

2023年开年以来,许多东莞市民便明显感受到了住餐业“烟火气”快速回归。

疫情之下,住宿餐饮业首当其冲,2020-2022年东莞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年均增长2.5%,处于低位运行水平。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住宿餐饮业加快恢复。2023年开年以来,许多东莞市民便明显感受到了住餐业“烟火气”快速回归。

全年限上住宿餐饮业增长13.9%。其中,重点住宿企业表现亮眼,限上住宿业前50名企业营业额增长33.7%,拉动限上住宿业累计增长21.2个百分点;正餐服务业在餐饮业中占比最大,支撑有力,占全市限上餐饮业比重40.0%,增长19.2%,拉动限上餐饮业7.9个百分点。

“这说明东莞的‘烟火气’加速回归。”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商业智库理事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分析说,东莞去年推动的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见到了成效。

网络零售成为东莞消费的新增长点。全年限上单位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7.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6.8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稳步增长,1-12月东莞揽收和投递包裹量同比增长19.8%。对此,王先庆说,敢为人先的东莞善于抓住电商风口促消费,使得网络零售成为东莞消费的新增长点。

此外,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类、升级类需求持续释放。全市限上单位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合计251.42亿元,同比增长9.5%,比前三季度提高4.9个百分点,拉动限上社消零1.2个百分点。升级类消费增速加快:全市限上单位通讯器材类(108.2%)、化妆品类(136.0%)、中西药品类(30.4%)、体育娱乐类(55.0%)、金银珠宝类(67.2%)、家具类(19.9%)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王先庆表示,从数据上看,东莞市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一方面以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日用品为代表的日常消费得到了复苏和稳定。以化妆品、通信器材、金银珠宝为代表的品质型高档消费为代表的高端消费,获得明显增长。“这不仅体现了消费规模的稳定复苏,更主要是反映出消费结构正发生巨大变化。中产消费逐渐占据主导,新一代消费升级换代趋势基本已经定型。”王先庆表示。

此外,随着疫情防控转段,线下体育、旅游、观影类行业等接触性活动频繁,带动文体娱服务业快速增长。2023年1-11月,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同比增长16.2%,比去年全年提高36.4个百分点,展现较快复苏势头。

王先庆表示,从消费内容看,线下体育、旅游、文体类消费显著增长,表明前期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这也是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民生答卷温暖人心的生动体现。

2019年11月 +东莞广播电视台+市民服务中心(唐幸耀 摄).jpg

看“人面”:民生指标总体平稳,老百姓获得感持续增强

“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王先庆说。“市”面兴旺,“烟火气”回归,说到底,还是民生兜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7万人,居民收入规模稳中有升,东莞居民可支配收入6.57万元,增长2.9%,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1.44,比上年降低0.0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稳步提升,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4.8亿元,同比增长5.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市级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超七成,其中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4.1%,教育支出增长8.7%。

“在整体经济承压前行的背景下,东莞还能保证居民收入规模稳中有升,不容易。”白明表示,东莞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了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甚至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这是宏观经济的增长效果在居民收入端的积极体现。“此外,公共预算支出的‘大头’给了民生领域支出,这是坚持以民为本、增进民生福祉的体现。毕竟,孩子的教育抚养、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等这些民生之事,是家事也是国事。”

不仅民生兜底了,居民消费价格也趋于总体平稳——202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八大类商品(服务)价格指数呈“四升一平三降”态势。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0%,医疗保健类上涨1.1%,食品烟酒类持平,居住类下降0.2%,衣着类下降0.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3%。

“八大类商品价格指数呈四升一平三降趋势,表明整个市场经济平稳有序、稳中向好,品质性消费价格回升,日常生活性消费价格略有下降,是一种居民安居乐业的景象。”王先庆表示。

产业集群.jpg

看“后面”:企业投资信心持续恢复,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

看完经济大盘的“账面”、工厂车间的“市面”、万家灯火的“人面”之后,我们来看看东莞经济的“后面”——筑底回稳后的东莞经济,发展势头如何?

同样先看投资——投资代表着发展后劲,更代表着对未来的信心。202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势良好,全市实现先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8%,快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1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6.0%,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投资大盘很稳,细看更见信心。“招商年”的东莞,项目落地建设的“东莞速度”不断刷新——全年共推动136宗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完成摘牌,增长46.2%,16宗项目实现摘牌即动工,49宗项目当年签约当年落地。“随着这些投资项目持续落地,将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强。”刘金山表示。

还有一个数值可观察东莞经济的发展后劲,那就是东莞市场主体的增长情况,换句话说,是有多少人愿意成为“东莞老板”。从发布情况来看,这组数据是可喜的: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1.3万户。“说明东莞的市场活力依旧,创新创业环境好。”刘金山说。

记者还留意到,进入2024年以来,东莞各项先行指标充分显示了投资者的信心在持续恢复。

截至1月底,全市用电同比增长90%以上,工业用电同比增长120%以上,即使与农历同期对比,也增长了10%以上;预计工业采购金额同比增长35%左右,工业开票金额同比增长40%左右;市场主体173.54万户,同比增长10.2%,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GDP.jpg

踏破荆棘,必遇繁花。新年伊始,东莞明确提出以制造业当家为根本,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以“投资年”行动为突破,并以市政府“一号文”的形式加码新型工业化,一套组合拳下来,无疑给企业和投资者吃下“定心丸”。随着东莞经济发展的韧性、后劲不断增强,相信在今年,东莞必定能继续保持向好的“基本面”,在砥砺奋进中迎来2024年新发展。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    编辑:黄玉翠关键词:经济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