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深度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广东所能”,把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和价值追求。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充分发挥东莞位居大湾区核心轴的地缘优势、产业体系的配套优势、综合成本的洼地优势、反应灵敏的开放优势、良好基础的生态优势以及具有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优势,扬长避短,错位发展,与湾区各城市共同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在建设重要节点城市进程中,东莞确定了“建设一中心,强化三功能”的发展定位,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强化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功能、强化扩大开放合作的示范功能、强化现代优质生活的服务功能。
东莞通过全面强化执行力,聚焦关键领域狠抓突破,大力实施好城市品质提升、发展空间拓展、产业体系升级、基层基础强化、民生福祉增进、重点改革突破“六大工程”,坚决打赢“九大攻坚战”,着力提升“九大品质”,打造制造特色鲜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
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全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会议、粤港澳大湾区东莞发展新机遇论坛……上周,东莞一连举办数场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关的会议或活动,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推动工作的一个小高潮。
5月19日举行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上,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透露,国家已经初步同意,在东莞滨海湾新区设立一所高质量、高水平的大湾区大学。东莞将力争把这所大学建设成为融合粤港澳大湾区科教资源、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一流大学。
设立大湾区大学,是东莞打造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大棋局中落下的重要一子。进入全新的战略期,东莞这座制造业名城点燃了迈向“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雄心。眼下,东莞正举全市之力,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高标准推进城市升级,全方位打造高品质的城市、产业和生活,以城市提升带动经济社会的综合转型,为把大湾区建设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作出应有贡献。
建设高质量发展平台
眼下,从松山湖、中子科学城到水乡功能区,再到滨海湾新区和银瓶合作创新区,东莞聚力打造重大发展战略平台的探索如火如荼。一座城市发展的雄心壮志,需要高质量的发展平台支撑,这几大平台正是东莞集聚高质量人口、培育高质量产业,更好地支撑和引领全市参与湾区建设的“桥头堡”。
5月17日,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党工委及管委会揭牌。发挥水乡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毗邻广州的区位优势,水乡功能区被赋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新增长极的重要使命。水乡功能区将举全区之力推进近万亩的中心启动区首期土地整备,打造“一核两翼”的启动区格局。一核即东莞西站单元,定位为功能区城市中心区和东莞交通枢纽门户。一翼即麻涌站单元,定位为产业发展空间;另一翼即道滘九曲单元,定位为城市活化更新样板以及乡村振兴样板。
最近,东莞市交通局的技术人员正在开展中子科学城至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通道的前期调研,这条长度约12公里的道路有望于今年开工。中子科学城地处莞深交界处,与目前深圳规划建设的光明科学城直线距离仅7公里。松山湖还将加速推进深圳13号线北延建设项目,为中子科学城对接深圳打通第二通道。
《东莞滨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5年)》也即将迎来广东省政府的审议。距离松山湖30多公里外的滨海湾新区,规划总面积83.2平方公里,西接南沙自贸片区,东临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和大空港,将形成连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城市联系的有力纽带,这份滨海湾新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将擘画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当前,东莞正探索与香港合作开发滨海湾新区,积极推动紫光芯云产业城、vivo智能制造中心等重大项目落地,加快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争取创建成为自贸区新片区。
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这里的年轻人打造一个新的科技产品,迭代速度可能比硅谷、欧洲要快5—10倍,而成本却大概只需要它们的1/5—1/4。”在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一楼展厅,世界机器人领域权威、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这样说。
由他领衔的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短短四五年时间从零出发,已成功孵化了90多个创新项目或团队,孵化成功率近80%,在孵企业市场估值超百亿元。近日,在人社部公布第四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名单中,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成为广东省入选的两个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之一。目前,总投资5亿元、占地约98亩、建筑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项目正在快马加鞭的建设中。
“90后”的魏基栋是松灵机器人(东莞)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2017年他的团队正式进驻松山湖机器人基地。魏基栋告诉记者,他们仅用了一年时间,就自主研发出4种移动机器人产品。其中,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停车机器人采用了无人驾驶的部分技术,打破了国外系统的垄断,能够自主感知周边环境,达到工业级定位精度的自然导航。
东莞不仅力促人才与成果在企业落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更通过重大平台建设抢占前沿科技制高点,加快构建源头创新体系。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这一大科学装置的优势,东莞规划建设53.3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学城。今年,中子科学城被省政府批复上升为省级发展平台,并将与深圳光明科学城、港深落马洲河套地区携手,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同时,东莞还加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全力争取南方光源等关联性大科学装置落地,促进大学科装置之间优势互补,实现效益叠加。
“欧洲、日本的一些科学协会和企业都愿意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合办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我相信,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将会成为东莞和广东的一张名片。”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充满信心地说。
从无人车间到机器人产业集群再到大科学装置,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前沿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推动东莞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品质提升助城市蝶变
华灯初上,驾车行驶在城市中轴东莞大道上,两旁林立的高楼流光溢彩,一路星似雨灯如画;再远一些的同沙生态公园,青山逶迤,绿水环绕,栖居的鸟儿又多了,晚锻炼的人们怡然自乐……
按照“多中心、分片区、网络化”的发展理念,东莞正在加快建设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的都市核心区空间格局。
东莞城市品质提升的重心,落在了中心城区。一场前所未有的超常规、高标准品质提升行动在中心城区铺开。按照“山、水、城”城市设计和东莞国际商务区城市设计的规划,中心城区的城市品质提升从“一心两轴三片区”规划建设入手。优化“一心”,即行政文化中心功能品质;提升“二轴”,即鸿福路山水文化轴线、东莞大道时代发展轴线的功能品质;推动“三片区”,即推动南城国际商务区、黄旗南生态科创区、“三江六岸”历史文化区三大片区的规划建设,为“城市之心”不断注入活力。
“东莞的城市配套越来越好,自然环境也不断改善,我们企业招人和留才都更容易了。”广东绿通新能源电动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江说。
品质提升为市民勾勒出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与保证。从“世界工厂”到“美丽东莞”,东莞朝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宜居宜业高品质现代化都市的目标不断迈进。
记者 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