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今天正式开幕,我国进入两会时间。20日,部分在粤全国人大代表、住粤全国政协委员飞赴北京参加全国两会。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全国两会的召开打下了重要基础。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召开两会,表明我国经受住了疫情考验,令人振奋”“今年两会不同寻常,也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主动担责”……据了解,不少代表委员来自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他们将紧扣疫情防控、“六稳”“六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中心任务,分析新机遇、寻找新动力,为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言献策。
20日,广东代表委员飞赴北京参加全国两会。飞机上,代表委员们不忘抓紧时间讨论议案提案。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摄
焦点1
“新基建”加快建设城市“大脑”
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下半场”。如何进一步推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蔡卫平建议,建立高效、公开、透明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其中“高效”需要医院和疾控中心进行更紧密的融合,缩短公共卫生事件反应“反射弧”。“临床医生应该成为监测体系中的一部分,提出的预警不但需要足够重视,也需要及时抵达。”
同时,建立“平战结合”的综合性传染病医院。在平时,可以作为具有传染病救治能力的综合性医院;在“战时”,则可以迅速改建为符合传染病隔离条件的医院,医院的综合科室还可以支持多学科的传染病救治。
“疫情让每个城市迫切需要一个像城市大脑的‘统一控制中心和指挥决策中心’。”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董事长兼CEO刘伟今年的5份提案都聚焦“新基建”。他提出,加快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破数据孤岛、条块分割,为城市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数据化、智能化服务。
焦点2
企业纾困 成立中小企业振兴基金
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如何纾解企业困难,激发市场活力,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夺取“双胜利”至关重要。
“疫情影响下,中小企业如何稳步健康发展,是当下亟待解答的课题。”全国人大代表、广东远光投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蔡仲光说。
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认为,可以考虑由财政出资,甚至发行特别国债,成立国家及地方中小企业救助或者振兴基金。
今年全国两会,蔡仲光带来的7份建议中有4份关于中小企业发展。他建议,可以加强规划引领,完善扶持政策,“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的背景下,各地可由政府划定建立人工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的产业园,制定入园标准和扶持政策等”。
站在全国的视角,刘伟呼吁,建立清理和预防拖欠账款长效机制,解决“三角债”问题,防止出现“边清边欠”“清完又欠”等现象,为民营企业在“新基建”领域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焦点3
脱贫攻坚 重点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带着沉甸甸的“货”,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高州市果留香番石榴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温锦玲抵达北京。今年全国两会,对她来说有些不同。受疫情影响,不少农产品急需打开销路。全国两会召开前,她多次变身“主播”,走进田间地头,给贫困户当“店小二”,现场“带货”。
除了直播“带货”,温锦玲还带了更宝贵的“货”——几份反映调研问题和贫困户心声的建议。“希望能继续推动区域城市集群联动,把物流、电商、农特产定点聚集起来,带动高州乃至茂名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改变农产品‘看天吃饭’的现状,让农民走可持续的致富道路。”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认为,要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能恢复,与贫困群众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造血”功能。
他建议,应根据各地农村资源禀赋和优势,创新和完善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和扶持一批产业多元、市场竞争力强、带动区域发展效果好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农户利益联结紧密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要防止因疫情影响,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优势成为规模风险、规模效益成为规模损失,应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政策扶持的重点,实施融资专项支持,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刘昕说。
焦点4
全面小康 补上乡村医疗教育短板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这一话题备受关注。
在前往北京的路上,全国人大代表、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营下村党支部书记李金东很是激动:“我希望在全国两会上发出更多老区新声,也希望大家来海陆丰革命老区看一看、走一走,亲身体验新时代带来的新变化。”
李金东介绍,疫情影响下,汕尾市今年第一季度GDP却能保持正增长,这与当地政府发挥“店小二”精神,积极服务企业、引进产业项目有很大关系。
“营下村也在积极发扬‘店小二’精神,与相关企业合作,引进有机蔬菜品尝、花卉观赏旅游、中草药知识科普等项目,走农旅结合的道路。”谈及今年的建议,李金东表示,希望加大力度建设乡镇医疗卫生体系。
这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东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海桥的关注点。
“建设和完善村居医疗站点,可以保障群众‘小病不出村’。一方面,可以减少村居群众外出就诊的时间和成本;另一方面,也能让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分配。”黄海桥建议全国符合实行条件的农村推行农村卫生站“一元钱”看病机制,让村民足不出村即可诊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改变村民“小病拖、大病扛”的就医习惯,保障基层群众生命健康。
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同样着眼基层民生,她在调研中发现,广东乡村地区学校专职心理教师较为短缺,不少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与德育工作等混为一谈。为此,她建议,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将生命教育贯穿在义务教育阶段,推动学校多节点、多形式、常态化开展教育,更好地呵护儿童青少年成长。
焦点5
“双区”建设 让高铁串联起五大经济特区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正加快推进,“双区”建设成为广东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今年是深圳等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珠海市政协副主席潘明建议,推进建设京港澳高铁并向西延伸至海南,形成串联厦门、汕头、深圳、珠海、海南5个经济特区,三大城市群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东南沿海高铁客专列。这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时支撑和服务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熊晓冬建议,抓紧编制珠三角国土空间规划,开展以都市圈为主体的城镇功能空间组织研究,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导向,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视野提前谋划一批区域合作平台,通过规划编制保障重大平台、项目用地需求,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提供空间保障。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