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数风流人物|陈潭秋:“特殊”的中共七大中央委员

2021年05月08日 08:49 0人参与  0条评论

这是陈潭秋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初夏时节,在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陈策楼村,屹立于苍松翠柏间的陈潭秋铜像,展现着神采奕奕的革命家风采。铜像前一束束鲜花,寄托着人们对这位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特殊”的中共七大中央委员的崇敬之情。

陈潭秋,1896年生,在这个大别山脚下的小山村,他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代,他离开家乡到武汉求学,1916年进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学习,后与董必武等人筹办武汉中学,任英文教员。在他们的努力下,这所学校团结了一批进步教员,培养了一批革命青年。

1920年秋,陈潭秋和董必武等在武汉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此后,陈潭秋先后任中共安源地委委员、武汉地方执委会委员长、湖北区委组织部主任、江西省委书记、满洲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秘书长、福建省委书记、中央政府粮食部部长等职,领导各地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兵运工作,为党的事业四处奔波。

红军长征后,陈潭秋留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江西分局组织部部长,1935年8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后参加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

“我始终是萍踪浪迹、行止不定的人。”陈潭秋在一封家书中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歉意:“老母去世的消息我也早已听闻……反可怜老人去世迟了几年,如果早几年免受诸多苦难啊!”

“他就是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英雄人物,心中永远装着贫困百姓。虽是书生出身,但依然敢于持枪上火线。”陈潭秋故居纪念馆馆长丁海舟说,大家看到陈潭秋的照片多是左侧脸,因为他的右耳在游击战中负伤。

1939年9月,陈潭秋奉命回国,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他同新疆军阀盛世才进行了灵活巧妙的斗争。当盛世才公开走上反苏反共道路后,1942年夏,党中央同意在新疆工作的共产党员全部撤离。陈潭秋把自己列入最后一批,并表示:“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我就不能走。”

1942年9月17日,陈潭秋被捕。敌人对他施以酷刑,逼迫他“脱党”,他拒不屈服。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被秘密杀害于狱中,时年47岁。

陈潭秋同志牺牲的消息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1945年4月,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潭秋还被推选为中央委员。代表们没想到,陈潭秋早已为革命事业而献身。

作为一名特殊的七大中央委员,陈潭秋虽无缘见证中共七大召开的盛况,没有看到胜利的曙光,但他的革命精神仍在代代相传。

如今,大别山下每天都在变化,干净宽阔的水泥路穿村而过,郁郁葱葱的树木整齐排列,错落有致的民房镶嵌其中;英烈故居、红色展馆,与各式民宿农庄,相得益彰,诉说着这里的人们在百年风雨中一次又一次战胜艰险,在伟大复兴新征程上一步又一步不懈前行。

近些年,陈策楼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大力开展兴村富民,一方面开展葡萄、柑橘等特色种植和水产养殖,另一方面,鼓励能人创业,创办3个纺织工厂。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6000元。在扶贫攻坚战中,陈策楼村7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陈潭秋毕生为之奋斗的梦想已经成真,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接力棒仍在相传。”陈策楼村党支部书记陈文胜说,陈策楼村去年被列为红色村庄试点村,全村正在加大建设,依托红色资源,立足村庄特色,把红色文化融入绿色产业,修缮陈潭秋故居二期展馆,发展乡村文创产业和特色农业,让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的小康新生活。

来源:新华网    编辑:梁瑞娴关键词:陈潭秋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