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潜江市往东南20公里
地处潜、仙、监三市交界的拖船埠
从清冷萧条的“鬼街”
一步步转变为红色旅游乡村
这里党员干部带头,村民群众跟随
干群同心
为建设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发力
决策共谋,统一基调抓转变
“现在的拖船埠一天比一天好,环境美了、游客多了、村民富了。这些变化,都要感谢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进入拖船埠景区后,导游满怀自豪之情,对游客说道。
拖船埠村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饱经风霜雨雪的古街住宅,有的墙壁垮塌,有的瓦片都快掉了,2.5米宽的进村道路泥泞不堪,村头广场上3个大水坑,运粮河里垃圾漂浮,老街周边处处是坟墓,致使当地百姓称之为“鬼街”。
考虑到当地村民生活环境改善的迫切需要,2021年,潜江市委、市政府抓住建党100周年和省级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的机遇,将拖船埠村纳入全市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并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节点进行打造,组织12个市直部门在拖船埠召开现场办公会,明确各项任务内容、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
如何转变“干部干、群众看”、“政府买了单、群众不买账”的思想认识,组织群众一起参与村庄建设?渔洋镇出台实施方案,建立起“部门+党员+群众”的紧密联系机制,充分发挥党员会、群众会、代表会“三会”作用,组织群众代表到仙桃、武汉等地参观学习、分享感受,了解拖船埠未来建设方向,最终达成一致,成立红白理事会,5天时间内,533座坟墓全部搬移,最短时间实现占地8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建成。
项目建设中,由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乡贤能人等多方面力量组成的专班,采取“白天上门做工作,晚上碰面补功课”的方式,主动加入义务劳动、无偿清障除杂等工作。
凝聚智力抓建设,该镇大力实施“三乡工程”,涌现出以孙涛、肖朦朦等为代表的一批高学历年轻人返乡创业。有的当起拖船埠历史文化讲解员,有的开设农家乐、发展生姜种植,成为拖船埠发展建设典型。
同时,该镇还积极鼓励烈士后代、村民群众发挥义举,捐地捐房。开明绅士刘天昌的孙子刘应桂,主动将自家老宅(原红五军军部旧址前的房屋)捐献给了政府。今年5月,小南海水系连通工程正式启动,项目涉及拆迁的10余户村民主动捐出自家鱼塘和土地,用于支持项目建设。
建设共管,人人加入共治理
如今的拖船埠已然成为一座历史文化名村,景区内村标牌坊、纪念广场、历史老街、钱瑛纪念馆、退役坦克展、星火桥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打卡。
为促使旅游业态发展,该村成立拖船埠旅游公司,采取“公司+”模式,搭建招商引资、利益分成、宣传营销综合平台,人人变成拖船埠景区旅游发展的营销员、导游员、建设员,红色研学、户外拓展、餐饮民宿、旅游观光发展得如火如荼,景区内接待游客累计达10万人次。
发展共享经济、促进共同致富。该村编制“拖九条”,鼓励群众发展餐饮、民宿、商铺、作坊等商业经济,大力打造拖船埠米、油等特色商业品牌,“拖九条”政策驱动下,直接带动了15家商业业态发展,投资700万元的红色船乡建成。
今年,乘着省、市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东风,渔洋镇展开“塆台夜话”,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共同描绘拖船埠红色旅游景区的美好发展蓝图,制定了“共同缔造”人居环境、旅游经营、乡风文明、项目建设、平安治理等5方面的执行方案及评选细则,通过积分兑换管理办法,广泛动员群众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采取群众主动推荐、投票选举等方式分别组建了环境促进协会、乡贤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平安互助会、项目监事会,发动群众拆除清理垃圾、赴汉川考察学习、编排“天下有个拖船埠”舞蹈等相关工作。
拖船埠的建设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领导亲自谋划协调,多次奔赴现场办公,开展塆台共谋会。在振兴战略的引领,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之下,革命老区正在迅速蝶变,渔洋镇拖船埠景区建设进入“美丽时代”。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