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座桥见证了一座城,更承载了这座城的精神,智慧勤劳的高埗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冲破水障阻隔,一路向前。
东莞阳光网讯(全媒体记者 陈雯婧 刘锐良)据《东莞市志》载:高埗大桥是东莞第一座地方自筹资金和群众集资兴建的公路桥梁。《东莞之最》载:高埗大桥是全国第一座由农民集资兴建的大桥,并开创全国地方公路桥征收过桥费以桥养桥的先例。在没有建桥以前,高埗人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从地理位置上看,高埗虽然距东莞县城仅7公里,但因东、北、南三面被江水环绕,水成了遏制高埗发展的天然屏障。想致富,先修路!时任高埗公社党委书记的袁仲庆从村民每人出一元钱集资建窑的集资思维模式,开启了集资修路建桥的新思路。
时任高埗公社党委书记袁仲庆:“过去老话讲隔河千里路。虽然离莞城也不远,七公里左右,如果能够建一座桥就比较好。”
当时,凡是喝高埗水长大的高埗村民,每人捐出10块钱建桥,加上贷款、拨款共筹集150万元。贷款怎么还?过桥收费!同时发动年满16周岁的村民义务参与修桥,高埗人用一个“敢”字大胆迈出了建桥的步伐。
时任高埗公社团委专职干部苏福光:“在大桥建设期间,负责施工项目的那些干部,大多都是吃在工地,睡在工地。等于是全天候都有人在现场坚守,当时流传着一种说法,叫‘人停工不停’。”
高埗大桥旧址
1984年1月27日,高埗大桥正式通车。这座全长169.36米,宽12米,吸收了古代赵州桥敞肩式造型特点的三跨度多孔径大桥,打通了高埗连接外界的发展命脉。高埗大桥也成为东莞现存的改革开放重要见证物之一,并被定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时任高埗公社团委专职干部苏福光:“那年年底,原先只有一家工业企业的高埗镇,当年就有七家外资企业入驻。通车当年,高埗镇工农业总收入3509万元,首次突破3000万元,高埗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
高埗大桥旧址
随着时代的变迁,老的高埗大桥无法承载重任。1996年,一座全新的钢架结构的高埗大桥建成,两座桥就像一对父子守跨在东江水面上,静静述说着高埗人曾经遇水架桥“敢为人先”的故事。
新老高埗大桥相隔很近
如今,高埗大桥旧址已经成为历史文物,在时光的雕琢之下愈发简朴优美。登桥而望,仿佛站在了历史的桥头,既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又有“改革浪潮奔腾不息”的豪迈。现在,新的高埗大桥和东江梨川大桥就建在老桥的不远处,连接着高埗和世界。高埗大桥车流不息,开放之路还在桥那头不断延伸。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