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东莞历来高度重视粤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从人才培养、场地设备、品牌活动等多方面入手,在推动粤剧艺术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致力于弘扬传播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城市文化品质。
从2004年开始,我市设立了粤剧发展专项资金,逐年提高额度,每年支出数百万用于扶持业余粤剧团队的发展壮大和粤剧精品的创作。
东莞粤剧发展中心主任陈映荷:“我们市率先有粤剧扶持资金,扶持给业余粤剧团队,还有创作精品的资金,发展到现在每年有200多万元,给我们的业余团队,这个是对我们业余队伍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量。”
各镇街也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优势,为粤剧团队提供物质支持。去年,东坑工人曲艺社内部装修改造,为曲艺爱好者、表演爱好者等职工群众提供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的阵地。
东坑商会曲艺团团长李兆明:“东坑政府非常支持我们,给这个地方比如我们平常用的水电,冷气都是政府工会出钱。”
记者观察
清雅典丽的粤剧,是继昆曲之后第二个被列为世界级非遗项目的中国戏种,在东莞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了持续涵养这份独特的文化根脉,东莞常年致力于对粤剧艺术的保护、传承和推广,创立了东莞“粤剧黄金周”、“粤韵金声”等粤剧艺术品牌,开展了系列粤剧曲艺培训活动。
不断拓宽戏曲艺术传播渠道,通过开展戏曲校园、进基层,把戏送到学校里、广场上和老百姓的家门口。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推动了粤剧艺术传承传播,在惠民为民的同时,让粤剧迎来“古韵新生”。在采访的过程中,我既被坚守粤剧传承几十年的文艺工作者们感动,也为九零后、零零后新生粤剧力量的崛起而欢喜;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作为专业机构的粤剧发展中心、东莞粤剧图书馆,都肩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探寻着努力寻求新生的莞邑传统文化。
在东莞这座文化名城中,粤剧始终生长在城市肌理,成为东莞一张不可忽视的、生动鲜活的文化面孔。
(记者 苏婵)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