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视频】“作家村”村民回家!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首批驻创工作室启用

2024年01月16日 20:58 0人参与  0条评论

为持续深化东莞文化强市建设,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典型引领体系,助力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1月15日-17日,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迎春文学活动举行。王松、王十月、陈启文、雪漠、魏红花、丁燕、南翔、赵勤、刘芬、晏杰雄、彭晓玲等34名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的“作家村民”相约回“村”,参加首批“作家村”驻创工作室启用仪式,依照当地樟木头客家人的风俗,为新居“点灯”、迎麒麟“参门”,并煮茶“论剑”,别样过大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出席活动。

微信图片_20240116111109.jpg

“作家村”首批驻创工作室正式启用

1月16日,是“作家村”首批驻创工作室“新居入伙”的好日子。当天上午,在官仓社区三家巷,唱起客家山歌,舞起客家麒麟。一排装饰一新的小院喜迎新主人——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的首批驻创作家。

首批驻创工作室的启用,意味着首批“作家村民”正式进驻官仓社区。今后,樟木头将以“作家村”为依托面向全国文坛“筑巢引凤”——包括在官仓社区打造驻创空间供作家使用、引入“中国报告文学(东莞)研究创作基地”等文学机构,配套建设客家风情旅游项目,推动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

按照当地风俗,新居“入伙”要有“点灯”、麒麟“参门”等仪式,寓意平安吉祥。活动现场,大家笑意盈盈一起共同见证“作家村民”新居亮灯“入伙”的“樟城范”。

微信图片_20240116135614.jpg

“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印证,莫过于这些古色古香的房子,青砖黛瓦,弄堂里巷无不见证百年传承。如今,官仓社区将客家古建筑修复活化,重新注入生命力,营造出一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闲适感,每间房的书架上还贴心收藏着相应入驻作家的书。

微信图片_20240116111129.jpg

微信图片_20240116135626.jpg

对于王松、王十月、陈启文、雪漠等首批进驻名作家而言,这里将是无拘无束的创作小天地,会客厅、茶室、卧室、卫浴间一应俱全,装修简约雅致,巧用心思留白部分空间——方便作家们将来对房间作个性化装饰。在这里写作,没有“锅碗瓢盆”的干扰,走两步就是崭新的服务中心,一日三餐尽可解决。安全也有保证,门上都是指纹锁。据悉,首批进驻的作家是免租金使用工作室。

微信图片_20240116111119.jpg

共同见证官仓社区与作家签订驻创协议

市、镇领导嘉宾与文学爱好者、社区村民等一起共同见证官仓社区与作家签订驻创协议。现场活动精彩纷呈,有麒麟舞贺喜、煮茶会飨客、客家非遗美食会尝鲜、新书签赠等。

“本次活动是促进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发展、赋能‘百千万工程’、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又一次盛会。”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表示,长期以来,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致力于推动文学创作交流和文艺事业的发展,吸引和服务了一批批知名作家、评论家,带动东莞文学创作生态整体向好。接下来,东莞市文联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文学为媒介,以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建设为抓手,持续团结服务好广大文艺工作者,支持作家朋友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作家村民”声音】

王松(作家村名誉顾问、首任副村长、鲁奖获得者):

对三家巷的“新居”,我很满意!比如说这种古色古香的、纯粹的岭南风格民居我很满意,还有就是“新居”窗后的一畦菜田,菜田的后面是青山,我也满意。我是在平原上长大的,所以这种自然环境对我来说是很新鲜的。整体来说,这里的自然环境都非常好。另外,从人文环境上说也非常好,我今天还跟大家说,我们要写不出好作品都对不住地方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当年本来就是喜欢樟木头这个地方,所以才在樟木头买了房。没想到地方领导这么重视“作家村”建设,为我们作家提供了这么好的写作条件。所以说,我觉得“作家村”的作家是幸运的,选择了樟木头这个地方,选对了!下来的问题就是看作家怎么去创作,如何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我还是那句话,看到“作家村”给我的工作室弄成这样棒,我甚至感到有压力了。我觉得接下来就是自己一定要把作品写好,才能对得起樟木头这个地方。

魏红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协副主席):

一进到这个工作室,觉得内心特激动,一下子感觉我在樟木头有了家,也就是有了扎根的感觉。将来,我会利用这间创作工作室,在这里深扎下来,安安心心创作出属于咱们这个“作家村”的作品。我来自新疆兵团,在南北之间的穿梭中,在樟木头这里,我觉得更多的是有南北文化的碰撞。我想以樟木头这片土地作为我创作的源泉,写一本跟樟木头这片土地相关联的作品。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它就是我们文学界的一股清流,也是一个“金字招牌”,它让更多的作家云集到这里,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相互交流,让南北文化相互碰撞。文学上,我们一定能够形成一个特别宏大的汹涌澎湃的河流,然后大家一起往前走。

丁燕(中作协会员、广东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我是2010年就来到了广东,2011年年初到了樟木头,可以这样讲,这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我对樟木头这座小镇是充满了感情,我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能够在这里拥有一间有天台的驻创工作室,所以我感觉很幸福。我对新居最满意的就是,没想到新居会有一个天台,在我写作比较疲倦的时候,能爬上天台看看星空,可能对写作会有很大帮助。我打算在这个驻创空间里面写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长篇小说里面,樟木头的官仓社区乃至整个东莞改革开放的历史,都将是我格外关注的一个亮点。作家以聚合的方式群居在一起,不仅对作家的创作有相互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东莞城市形象的建构也有很重要的帮助。我觉得未来作家可以在驻创基地进行创作,同时可以在情感上进行交流,另外可以把驻创基地当成一个平台,把自己的作品影视化、动漫化,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赵勤(中作协会员、东莞市作协主席团成员):

作家住在哪里,生活在哪里,他就会对那个地方的环境、人和事物会很天然地感兴趣。现在拥有了这间“作家村”的工作室,我想以后自己会经常来这里,了解当地居民生活及民俗。有了“实体村”,大家会因为某个活动,聚在一起聊一聊,交流一下也是蛮好的,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三家巷,这么一个有文脉的古村落看一看,走一走。我现在是常住樟木头,户口也迁过来了,樟木头镇整个文学环境挺不错,作为一个小镇,首先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它交通非常便利,去深圳、去广州参加一个活动,一天就能往返,非常方便。另外,这里民间读书活动、文学活动、文化活动也比较多,樟木头的文化氛围挺好的。

王康银(东莞市作协理事、樟木头分会主席):

一个地方要发展,它必须有文气,有了文气就会有人气,有了人气就会有商气。樟木头是个精神文明双发展的地方,客家古镇的发展前景是可观的。这对于吸引全国各地有志于创作的作家来说,或者对发挥本土的文学效应来说,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位作家,既然热爱创作,那就要立志于创作,而且创作要有成果。我自己也有一个目标:只要生命还在,文学还在,我的文学情怀就在,我的创作就在。

叶瑞芬(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

我认为,樟木头的文化建设越来越好,特别是对作家的关怀、关注度越来越高,力度也越来越大。实体“作家村”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细节都非常完美,并且这里又聚集了陈启文老师、雪漠老师等这么一大帮国内一流的、响当当的大作家,我感觉能有幸来到这里成为村里的一分子很幸运。我希望自己也能在这里拥有一间小房子,感受“大家庭”的这种温暖并拥有创作动力。

阅读延伸: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简介

2008年开始,有知名作家陆续来樟购房定居,樟木头良好的环境促使作家们在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作家们相互带动和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作家先后来樟购业居住。2010年,在东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大力支持下,樟木头镇党委、镇政府抓住机遇,创建了“中国作家第一村”文化品牌,特聘著名评论家雷达担任作家村首任村长,著名作家王松、雪漠、曾小春担任首任副村长。在以雷达为首的一批知名作家、评论家的带动下,先后有20多位优秀作家进驻“作家村”。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2月,樟木头镇共有65名市级作家协会会员加入“作家村”。其中,国家级的作家、评论家有35人。其中有现任历任的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7人,分别是雷达、王松、王十月、陈启文、江子、魏红花、葛水平等。为加强其管理,特聘现任历任的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王松、王十月、陈启文、魏红花、江子等人担任作家村“名誉顾问”。

“作家村”成立以来,“作家村”的作家进入中国作协和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获奖作品和发表作品也逐年提升。截至2023年10月,先后有雷达《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葛水平《喊山》、王十月《国家订单》、张雅文《生命的呐喊》、王松《红骆驼》、江子《回乡记》等6位作家获得鲁迅文学奖,张雅文《百年钟声》又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据统计,近年来,“作家村”作家出版发行的文学作品达350多本,获市级以上荣誉达380多项。

(记者 蒋潇)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    编辑:黄佩玲关键词:作家村;樟木头;文化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