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下午,松山湖“社会急救4分钟救援圈”示范区签约仪式暨“国家急救日”急救集市活动举行。记者了解到,东莞将从120呼救模式入户推广、急救设备有效铺设、志愿者培养及最佳密度三个重点纬度,在松山湖搭建“社会急救4分钟救援圈”示范区。
活动中,松山湖管委会与相关单位签约,并获赠100台除颤仪,17台急救自动训考机,这其中还包括无人机移动AED,可以更加高效的实施救援。接下来,我市相关部门将基于东莞市院前急救体系升级,从120呼救模式入户推广、急救设备有效铺设、志愿者密度最佳密度三个重点纬度在松山湖搭建“社会急救4分钟救援圈”示范区。
(一)通过东莞市120系统的LBS定位和视频能力打通,升级呼救链路,打通120急救中心、救护车、志愿者三位一体院前急救链路。另一方面,通过街道办、社区等渠道推广“一户一码”,让松山湖民众居家或办公环境可实现扫描快速定位且高效视频呼救。
(二)提升松山湖示范区域的AED覆盖密度。倡导企业捐赠、热心公益组织、政府采购等渠道加大覆盖密度,实现每10万人至少部署100台AED,覆盖率达到国际标准,力争全国第一。
(三)计划每台急救自动训考机每年完成500个急救员持证认证,同时号召一线医生、消防队员、交警、公安、社区网格员、安全管理员等围绕社区服务的社会力量加入“4分钟救援圈”志愿者队伍,实现常驻人口10%的急救志愿者覆盖率。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高达55万人遭遇心源性猝死,从医学上说,急救中的紧急情况——如心搏骤停的黄金救援时间只有4至6分钟,而城市救护车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为8-13分钟。如果患者没被及时救助,则会面临生命危险。每延迟1分钟,患者的存活率将下降10%。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张巧利表示,为了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救助,首先需要建立高效的急救指挥系统,其次要加强基层医疗急救能力也是关键。同时,需要提升公众的急救意识。科技创新在4分钟急救圈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未来,把松山湖的经验逐步推广到其他镇街,在全市范围内打造“社会急救4分钟救援圈”的互帮互助救援圈。
1月20日是国家急救日,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急救集市活动,志愿者们开展了心肺复苏术、AED、止血包扎、海姆利克法等急救技能的讲解,吸引了现场群众的热烈参与,大家都表示,学习了这些应急救援技能后,以后家人或周边群众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施救,为后续救援争取时间。
(记者 邓笛)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