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东莞在全市形成全域推进、全面铺开、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资源要素向“百千万工程”集聚,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在头号工程力度之下,在莞高校和中职院校依托自身优势,与典型镇村开展结对共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对接茶山镇南社村、横沥镇隔坑村的发展需要,发挥学校在人才供给、技能培训、科研创新等方面的优势,组建科技服务、志愿服务、技能服务、产业服务等四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每年安排固定经费,鼓励师生走进镇村开展驻镇服务,引导师生把论文写在“百千万工程”大干快干的东莞大地上。
服务镇村产业 反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走进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的非遗工作室,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设计非遗作品。室内还陈列着不少的成品,包括手工艺品、传统服饰、IP形象设计等,这些都是该工作室的师生深入茶山、横沥等镇走访调研之后设计出来的作品。“我们有不少的创意作品已经投入市场,产生了较好的经济价值。比如为茶园游会设计的文化衫正在手信店进行售卖,岭南客家服饰封面的笔记本正在网上售卖,反馈良好。”该工作室负责人刘梦老师介绍,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隶属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目前已经完成文创设计实践作品2500余套,申请专利20余项,完成茶山等多个镇街的社区服务及美育活动80余次,2023年还获得广东省青年百千万工程重点突击队、广东省青年百千万工程优秀品牌项目等荣誉称号。
“我们作为‘百千万工程’重点突击队,深入茶山了解需求,然后根据我们社团的专业优势进行创意设计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挖掘了茶山的文化元素,梳理了茶山的文脉,将茶山的文化转化为经济价值。与此同时,这个设计过程也提升了学生们的文化自信、专业技能和双创素养,同时赋能了乡村振兴。”刘梦老师说。
“引导师生把论文写在‘百千万工程’的东莞大地上,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让师生愿意去做、有平台和载体去做、知道做到什么样的标准’等问题。让二级学院和师生在参与‘头号工程’过程中,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成长进步,从而激发内生动力。”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司琪表示,在二级学院层面,在和镇村产业对接过程中,能够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反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在师生层面,把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融入到服务镇村中,把学生的第二课堂学时计算向“头号工程”倾斜。
镇村出题师生答题 项目成果评价权归镇村
雨过天晴,茶山镇南社古村的河面铺上了一层新落下的树叶。按照惯例,打捞湖面垃圾,需要工人划着小船进行人工打捞。不过现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的师生们拿来了团队自主研发的微型自主清污无人船“净湖卫士”,仅用了15分钟,就将靠人工需要清理两小时的湖面清理干净了。
带队老师虞晓琼介绍,这款设备是学生们在张国军智能制造大师工作室支持下,专门针对东莞各个镇村湖面垃圾的痛点问题而自主研发的,目前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9项,获评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优秀品牌项目”。“小型水域现有的中大型无人船进不去;水域不规则的岸边,现有的无人船扫不到;现有无人船体积大、搬不动。解决近岸不规则区域水面垃圾清理的微型自主清污无人船成为必然趋势。”
这款无人船结构创新、轻巧柔性,采用人工智能自主识别的核心技术,还可自动切换三种清污模式,目前已累计成功清理15.8万平方米的水域,打捞垃圾1.2吨。“ 这款小船的确给我们帮了不小的忙,快速打捞且解放人力,希望尽快在我们整个景区运用起来。”东莞南社创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陈玲表示。
“我们与茶山镇、横沥镇合作共建东莞市乡村振兴学院镇村分院,构建了‘镇村出题、学校接题、师生答题’的工作推动机制。学校把镇村给出的题目‘打包’成一个又一个的科研项目、实训课程、实践活动等等,通过揭榜挂帅、任务派遣、对口认领等方式分包给二级学院和师生,让师生真正地把教科研活动与服务‘百千万工程’结合起来。”司琪表示,要注重做好项目的跟踪评价,强调成果产出,把项目成果的评价权交给镇村、交给企业和社区,确保项目成果可感可及、让镇村受惠。
成立4支突击队 动员师生参与“百千万工程”
去年,该校有8支团队被评为广东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1支团队被立项为全国重点团队,该校服务东莞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相关成果获评科技部“大美科技特派团”微视频优秀作品,广东地区仅有2部作品获奖。
为了以头号力度赋能“百千万工程”建设,目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百千万工程”领导小组,从全校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办公室,设立产业服务、科技服务、技能服务、志愿服务等4支突击队,同时要求每个二级学院每年至少培育2个代表性的服务项目,动员师生都参与到“百千万工程”中来。
围绕今年市里明确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居环境提升、千万人口共生共荣等三个方面重点工作,接下来,学校将把镇村的需求“打包”成要合作共建的18个项目分包到4支突击队去,并设立了“百千万工程”专项经费和制度机制保障,2024年安排预算近80万元。
“我认为,通过引导师生把论文写在‘百千万工程’的东莞大地上,既可以为镇村发展赋能,还能促进学校内涵建设,也能够让师生收获成长进步,这就是此项行动的意义所在。”司琪表示。
(记者 阳玉明)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