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视频】文化强市|跨界、融合、创新!塘厦这4部非遗主题原创文艺作品“潮起来”

2024年06月09日 20:30 0人参与  0条评论

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6月7日,“传承非遗·谱写时代华章——2024塘厦非遗原创作品发布暨首演活动”举行。本次活动们以“保护传承非遗、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发布一批富含本土元素的非遗原创作品,通过践行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进一步展现东莞塘厦本土代表性传承人巧妙的构思以及匠人的精湛技艺,助力传统文化与非遗保护传承的融合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607211432.jpg

▲取材传统红木家具制作技艺的原创舞蹈《红韵》

非遗+科技 3D文艺作品满屏“活起来”

在塘厦演艺馆,全新创作的4部塘厦非遗原创文艺作品在活动中悉数亮相,分别为非遗科技秀、客家山歌原创情景剧、传统红木家具制作技艺原创舞蹈以及塘厦非遗原创主题曲。作品突显非遗项目的精神价值和思想价值,内容精彩纷呈,让现场观众一饱眼福。

微信图片_20240607211517.jpg

其中,非遗科技秀《“塘”潮盛“厦”》采用3D全息技术使非遗项目舞麒麟、龙形拳、客家山歌等非物质文化“活”起来,突破传统展示限制,以“非遗+科技”的形式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原创情景剧《山歌悠扬》由塘厦客家山歌传承人与社区的居民、学生联手演绎,以原生态的唱腔、优美的曲调讲述极具客家风情的乡土故事;原创舞蹈《红韵》首次在全市范围内将红木文化的精髓融入当代舞蹈艺术,展现红木制作技艺的精妙与匠心;原创歌曲《非遗梦》既展现了非遗的传承,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旋律动听,朗朗上口。

微信图片_20240607211447.jpg

塘厦镇文化服务中心党支部委员江帆介绍,4部原创作品均取材于塘厦现有省、市级非遗项目,创编、导演、演员来自各行各业,都是本土业余艺术爱好者。作品历时一年的筹备与排练,通过文艺形象的塑造,积极探索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通过展演、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市民群众近距离感受塘厦本土非遗的魅力,让塘厦非遗‘潮’起来、‘活’起来。”

微信图片_20240607211509.jpg

此外,活动现场还举办非遗墟市,展示塘厦的舞麒麟、龙形拳、客家山歌、盒篮、红木传统家具制作技艺、舞龙、醒狮、花灯以及漆扇、木刻版画、槐园太极拳等一批非遗项目,吸引不少市民现场观赏、拍照。

微信图片_20240607211439.jpg

原创歌曲《非遗梦》

传承和创新迸发新活力 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

塘厦镇拥有两千多年历史,至今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一直以来,塘厦镇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加强非遗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打造非遗品牌,创新传承形式,多措并举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目前,塘厦镇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个,市级非遗保护项目3个;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通过有效保护和创新性传承,塘厦舞麒麟和龙形拳被评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塘厦客家山歌、塘厦盒篮编织技艺、传统红木家具制作技艺被评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上,塘厦在延续历史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开展了不少新探索,在全镇范围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展演和现场授课,举办“麒麟瑞祥闹元宵”活动、东莞塘厦·韶关始兴非遗墟市、“非遗生活节”系列活动等,努力守护传统技艺,用创新激活非遗生命力,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微信图片_20240607211455.jpg

塘厦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徐首育表示,塘厦镇将出版《塘厦非遗故事》、编制《塘厦非遗发展报告》,培育更多高品质塘厦非遗项目,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塘厦力量,为实施“百千万工程”建设大美山水塘厦、加快建设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强镇作出新的贡献。

(记者 马慧敏)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    编辑:黄玉翠关键词:非遗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