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黎奥运会成为市民热议话题。以“骑乐黄江”为城市IP的东莞黄江,通过自行车与巴黎奥运会产生了联系。
“在巴黎奥运会前,我们公司整体订单相较往年同期,也有一定增长。”东莞泰合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经理谢平波在采访中介绍,“在碳纤维自行车配件的研发、制作、生产方面,我们是国内外同行业的佼佼者,希望自身品牌能成为行业的标杆。”
当东莞黄江的自行车零部件制造品牌登上了奥运舞台,企业获得订单的同时,品牌形象也得到更大提升,东莞黄江的制造业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展现。
扎根黄江20余年 专注碳纤维自行车配件研发
泰合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创建于2003年,位于东莞市黄江镇,至今已运作发展20余年,现有员工1600多人,专业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其中包括为世界一流品牌代工自行车车架、前叉、轮圈及配件等,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家。
“我们公司是100%进出口代工企业,即为国外的品牌生产自行车车架等零部件,生产材料100%进口,在黄江制造完成后,再100%出口。”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代工企业如何站稳市场,逐步成为行业的头部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泰合复合材料有他们的“绝招”。
“第一个是研发投入,我们虽然是为品牌代工,但里面的设计调整、材料属性、制作工艺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地磨合和研发,我们在这方面的投入很大。第二个是校企合作,我们常年与国内顶尖院校保持紧密合作,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强调深度融合,发挥企业需求牵引、研发经费投入,形成‘科学家+工程师’的联合团队,开展有组织研发,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通过目标任务导向,打通创新链,融合产业链。这样既可以挖掘高校的技术人才,也可以将品牌和文化介绍出去。第三个就是产业链完备和产品质量过硬,这也得到了国外客户的认可。”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本次奥运会,2020年东京奥运会公路自行车女子公路赛冠军安娜·基森霍夫、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山地自行车冠军尼诺·舒尔特以及女子山地车冠军珍妮·里司维兹所用的自行车部分零部件也产自东莞黄江。
不断创新 将东莞的制造品牌带向世界
陈锦松是该企业的总经理,2003年来到黄江,就明确了他的创业目标。他表示,“自行车不是一个新的东西,我当时想的就是如何把自行车做得更好,我们的定位也很明确,就是专精碳纤维复合材料这个赛道,成为这个领域中的制造品牌,将东莞的制造品牌,带向全世界。这次奥运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自行车自问世以来,制造材料一直都在不断革新,其力学结构、工艺造型、机械构造等不断迭代,推动自行车性能的提高和功能的增加。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面上最轻、最硬的全避震车架,正是该企业采用独家的碳纤维叠层科技。
在谈起企业的创新之路,陈锦松表示,技术和人才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产学研是立足之本,我们每年会引进50名左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下大力气加强与各大高校的合作,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不断地研发打磨。”
近年来,随着莞深融合向纵深发展,黄江作为东莞南部九镇之一,把自身放在更大的格局中找准方向定位,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了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精密机械等新兴产业领域掌握一批前沿技术和发明专利,抢占发展先机、赢得战略主动,东莞泰合的发展正是“黄江制造”的缩影。
未来,黄江将继续以“骑乐黄江”为品牌,打通自行车产业上下游,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