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新春·进莞来团聚”城里的阳光——东莞基层作家新春座谈会在东莞市文联文艺空间举行,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出席了活动。
本次活动由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东莞文学艺术院、东莞市作家协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以“城里的阳光”为主题,旨在传递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对本地基层作家的关心慰问,与基层作家共贺新春之喜、共叙文学情谊,推动加快擦亮“东莞创作”品牌,更好赋能东莞文艺事业发展和文化强市建设。
会上指出,改革开放46年来,有超过2亿人在东莞工作过、建设过、奋斗过。正是缘于这2亿人的艰苦奋斗,东莞得以成长为全国第15座“双万”城市,被誉为“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也正是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品格,为无数来莞务工人员提供了工作、生活、体悟、碰撞的广阔舞台,为打工文学的孕育提供了坚实的土壤。本次座谈会上,与会基层作家便是改革开放46年来“2亿”在东莞城市建设者的缩影和代表,他们用真实性的笔触、原生态的信息,讲述了1座城与2亿人双向奔赴的故事,讲述了东莞改革开放以来所创造的“人—产—城—文”相融互促的新工业文明传奇。
会上强调,东莞市文联要尽最大可能去团结、培育文艺人才,尽最大能力鼓励、帮扶文艺人才出精品,尽最大努力去扩大东莞文艺的传播价值和影响力。要重点打造和擦亮“东莞创作”这张“金字招牌”,特别是文学这张“金字招牌”中的“王牌”。要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梳理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王牌计划”,推出无愧于城市,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充满正能量的精品力作,并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和传播,扩大东莞文学的影响力,将东莞故事、东莞精神传播向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
延伸阅读
以文学之名见证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东莞从传统的“产-城-人”到“人-产-城-文”,以文化和文明的演进,推动人、产业、城市之间的共生共荣、共情共进,实现了“以人为核,以产立轴,以城造梦”三位一体的新工业文明发展模式。
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有2亿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务工者聚集东莞。同时,植根于东莞广阔的创作土壤,不少“打工作家”从产业工人中走出,书写身边的故事,创作了大量的打工题材文学作品,形成了打工文学现象,让东莞及“东莞制造”有了更加丰富的精神肌理。
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在与会的穆肃、王德山(洪湖浪)、邝美艳、温雄珍、黄建东、李志仙(柳雁)、张昭强(依屯)、李焕文(瓦力)、曾为民(田文宪)、黄立明(黄冈)、熊锋(苏烛)、张玉成、李奕橙13名基层作家中,不仅有东莞本地作家也有来莞作家,有“建一代”也有“建二代”,年龄涵盖了“60后”至“00后”,涉及多个行业。
洪湖浪来莞打工30多年,文学创作从小说到散文,再到如今的短视频,尤其是《寻根》系列短视频以“2亿分之一”建设者的奋斗为主题,向人们讲述他们在东莞扎根和奋斗的故事。“我用文学的手法拍摄短视频,并让孩子参与进来,让他们在‘寻根’过程中,了解这座城市及其建设者精神,期间还让我们多年父子成兄弟,非常有意义。”
只有小学文化的温雄珍从2000年开始在企石综合市场摆地摊,晚上兼职烧烤店店员。因为对文学的向往,不断自学读书写字。近一两年来,在市作协的关注和推荐下,在《诗刊》《作品》发表作品,在诗坛上引发了广泛关注。“来莞这么多年,我早已融入了这座城市,当我获得些许成绩,尤其孩子考上北师大时,村民们不管认识不认识都由衷地祝福我,让我非常感动。”
黄建东是土生土长的东莞人,自称是“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为了书写东莞这座城市,他的创作总是紧扣新时代发展脉搏,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描写新时代人们发家致富的幸福生活,无愧于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文学作品”。
在与会基层作家中,他们与东莞这座城市相遇、共生共荣,各有各的奋斗经历,也各有各的共鸣,留下一段段人与城双向奔赴的佳话。比如在细村做蔬菜批发的黄立明,长期在市井烟火中感受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也在纷繁人世间感悟沧桑与诗意,在不断挤压出的碎片时间中,用诗歌书写城市烟火和温暖。
邝美艳则称东莞是她的“福城”,因为这座梦想与激情并存的城市,让她的生活与理想得到延伸、绽放。张昭强、李志仙夫妇来莞打工几十年,因这座城市的文学氛围影响,开启了文学梦想。他们在生活、工作、文学路上一直相互扶持,是作家中的模范夫妻。田文宪则坦言,每次来到市文联都感到很温暖,因为城里的阳光照耀着他们,文学之光照着他们前行之路……
穆肃也结合自己的经历,用两本诗集和一部纪录片的名字,生动概括了东莞作家与东莞这座城市的关系:在这《摇摇晃晃的人间》《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并用手中的笔写下《我的诗篇》。
擦亮“打工文学”品牌
打工文学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具辨识度的一种文学类型。它的发生与发展,无疑是广东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国打工文学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东莞打工作家群强势崛起,成为中国文坛一道鲜有的亮丽风景。打工文学也成为“双万”之城东莞的文化名片和精神胎记。
目前,东莞有30多位打工作家的打工题材作品,先后荣获了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百花文学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等重要奖项,打工题材艺术作品则荣获了金钟奖、金像奖重要奖项。最近几年,以塞壬、丁燕、莫华杰、周齐林等为代表的东莞作家,创作了《无尘车间》《工厂女孩》《世界微尘里》《大地的根须》等打工文学作品,继续引起全国关注。
特别是近几年,东莞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审时度势、顺势而为,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扶持打工文化,从“中国名家看东莞”的打工文学主题讲座到“城里的阳光”打工文学研讨会和同名作品集出版,再到在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建立打工文学之家、泊·文学书店等各种举措,使打工文学成为推动东莞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涌现出一批劳动者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与会的13名基层作家,均是其中的代表或潜在代表作家。其中,邝美艳的散文集《流水线上的青春》,温雄珍的《迷宫》等系列诗歌,黄建东的长篇小说《狮子洋上》及创作中的长篇小说《杂货铺》,田文宪的《我不敢随随便便扔石头》等系列石头主题诗歌等,更是与东莞城市发展息息相关。
接下来,东莞市文联、东莞文学艺术院一方面将对打工文学的形成原因,从地域文化、历史传统、个人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与论证,努力保存东莞打工文学创作的珍贵记忆,对其进行全面、系统、整体的回顾和总结,探讨打工作家群体和打工文学发展的特性、特质和特征等。另一方面,对东莞作家进一步整合和梳理,形成有针对性的扶持、培育政策,进一步精准培育文学人才,同时与时俱进,深入研究新的打工文学的定义、内涵和特征,挖掘“新大众文艺”及其群体,尤其是作家及其文学作品,推出符合新时代东莞打工文学的精品力作……以此打造地域文化品牌高地,全面提升东莞文化形象和文化自信,提升东莞城市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