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争创国家“人工智能+智能终端”行业应用基地,加快建设公共智算中心,支持滨海湾打造人工智能新区。围绕这一工作重点,2025东莞两会列席人员、滨海湾新区管委会主任孙海波接受采访表示,今年,滨海湾新区将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新区,持续完善“基础要素+产业项目+科创平台+创新氛围”支撑体系,营造良好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在全市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中先行先试,打造滨海湾AI实践样本。
打造滨海湾AI实践样本
据了解,在基础要素方面,滨海湾新区将围绕“算力+数据+算法”,构建一体化服务体系。一季度出台滨海湾“人工智能十条”扶持政策,发布“训力券”“语料券”“模型券”;二季度上线运营全市算力服务平台;三季度启动建设大湾区(东莞滨海湾)智算中心,预计首期提供500P算力资源。依托全国工业数据资产登记东莞节点、深圳数据交易所东莞工作站,探索推动工业数据要素“首评估、首入表、首开放”。
在产业项目方面,依托OPPO、vivo等智能终端龙头企业,滨海湾新区加快集聚一批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完工一批”的良性梯次发展格局。上半年启动建设AI智造园、新国都等重大项目,年内争取启动灵犀岛首开区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建设,推动科兴科学园一期、中交科创智造园等项目完工。力争全年招引人工智能项目不少于10个,总投资额不少于50亿元。
▲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效果图
在科创平台方面,坚持“创新驱动、开源共享”,围绕市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市算力调度平台、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打造“三平台合一”基础底座生态,以成果每月一发布的频率持续强化人工智能新区热度。
在创新氛围方面,成立大湾区(东莞)人工智能联盟,开展首批应用场景“揭榜挂帅”行动,举办全市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国大学生计算机-AIGC大赛等高规格赛事,全力挖掘优质团队在新区就业创业。
滨海湾首个大型商业项目将于今年开业
此外,打造人工智能新区,少不了人才的聚集。为了迎接超万名人才的即将入驻,滨海湾新区的第一个大型商业项目万象滨海购物村已于2024年下半年实现商业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万象滨海购物村由华润置地和滨海湾置业公司联合投资,这也是万象生活继万象城、万象汇、万象天地后推出的全新品牌,致力于打造成东莞乃至辐射大湾区的全新商业地标。
万象滨海购物村由街区商业+购物中心两种模式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包括14栋街区商业楼和一栋购物中心楼,并配套建设停车场。项目设计打破传统商业体建筑形态,用开放式街区、独栋三角屋等建设手法诠释微度假、国际范、滨海风情。
▲万象滨海购物村鸟瞰示意图
值得一提的是,万象滨海购物村临近东莞黄金海岸、“滨海湾·花海里”花卉公园、苗涌生态长廊、滨海湾文体公园。未来,人们在这里可以实现一站式看海赏花、运动休闲、购物娱乐的滨海微度假新体验。该项目计划于2025年正式开业,届时将以高品质商业供给、新型消费场景满足满足市民游客、企业人才的多元消费需求,焕新滨海湾商业格局。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动力、第一资源。高品质的城市配套、蓝绿交融的生态环境、青春潮流“年轻人友好”的城市氛围,是滨海湾引才留才的“强磁石”。滨海湾将进一步优化城市配套,打造湾区潮流生活休闲聚集地。
完善文旅商配套设施。推进万象滨海购物村大型商业项目建成开业,打造具有国际范和滨海风情的购物氛围,以高品质商业供给、新型消费场景满足市民游客、企业人才的多元消费需求。同时,新区还将加快滨海文化艺术区与滨海体育休闲区规划建设,同步谋划福海路商业综合体、粤港澳特色文化街、滨海湾摩天轮、海洋公园等项目;深入挖掘鸦片战争、炮台遗址历史文化内涵,打造文旅商演艺综合体,助力东莞建设近代史开篇地文旅圈。
开展系列文体旅活动。办好大湾区自行车挑战赛、省定向竞标赛、篮球文化节、足球联赛等系列湾区级赛事,举办“滨海生明月 湾区共此时”中秋品牌活动、AI主题音乐会、露营节、游园会等活动吸引青年人,助力市“湾区周末IN东莞”文旅品牌建设,推动以赛促旅、以旅带文、文体商旅相融。
(记者 阳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