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20年时光之约!东莞广播电视台续写湾区追光新章

2025年03月28日 19:22 6 条评论

二十载光影流转,二十载风雨兼程。2005年3月28日,东莞人民广播电台与东莞电视台合并成立东莞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东莞广电台”)。二十年间,东莞广电台追光而行,用镜头雕刻城市年轮,用电波编织人间烟火。

让我们共同翻开这本光影日记,这里有这座城与你的独家记忆。

2005年

破茧而生

一批精彩节目承载一代人成长回忆

2005年3月28日,东莞广播电视台刚成立时位于东城南路的办公楼.JPG

▲2005年3月28日,东莞广播电视台刚成立时位于东城南路的办公楼

回溯二十年前的那个春天,正是中国传媒行业踌躇满志、破茧而生的春天。作为全国广电系统机构改革第一批试点单位和全省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05年3月,根据全市文化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调整归并东莞人民广播电台、东莞电视台等8家播出机构,组建并挂牌成立东莞广播电视台。自此,东莞广电台开始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和“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探索与创新,并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广电传媒发展的媒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内修业务,外引人才,东莞广电台大刀阔斧地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黄金年代。一批批怀揣新闻理想的大学生,走进了位于东城南路的那栋白色办公楼,开启了他们“手握星辉,执笔为剑”的广电人生。

2006年,我台《今日莞事》栏目记者在街头采访。《今日莞事》栏目创办于2006年1月1日,是一档民生新闻节目。该栏目以“真实”和“善意”为原则,以“民生、民情、民意”为关注点,以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新闻,深受市民欢迎。.JPG

▲2006年,《今日莞事》栏目记者在街头采访。栏目创办于2006年1月1日,是一档民生新闻节目。

说起《今日莞事》《宝贝豆丁》《车天车地》《精彩900》……这些电视开机节目单,东莞市民依旧记忆深刻。这些流淌在光阴里的节目,生动精彩、直抵人心,如同城市年轮般层层叠叠,将打工人的汗水、创业者的星光、古村落的晨雾,都编织进千万家庭的日常影像,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回忆。

2006年,东莞广电台通过内容生产创新,推出11档自办电视节目,一举打破境外电视对收视市场长达20多年的垄断地位,收视率和市场份额稳步占据本土第一。2007年,东莞广电台又在内容生产部门全面推行“制片人制”管理办法,授予节目生产团队更大的自主权,进一步激发了内容生产团队的工作积极性。

2010年,我台拍摄《电视台的故事》。该剧是国内首部以电视人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折射了东莞广播电视台成立5年来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反映了在改革开放背景下东莞电视人的拼搏和创新,多名台内主持人参与了演出.jpg

▲《电视台的故事》是国内首部以电视人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

为了宣传东莞广电品牌,让更多人了解广电人,2010年,东莞广电台摄制了20集电视剧《电视台的故事》,这是国内首部由地级市筹拍的以记录电视台改革发展历程为主题的电视剧,并面向全国发行。真实的故事,感人的瞬间,奋斗的注脚,东莞广电人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印记。

2011年

新起点

广电中心以奋进姿态开启新纪元




a69f4626a1e0680885b947794adedbc.jpg

▲2011年9月28日,东莞广播电视中心正式落成启用,是东莞城市地标式建筑之一。

从东城南路到三元路,从低矮的小白楼到21层高现代化广播电视中心,东莞广电台用六年时间完成蜕变。2011年,东莞广播电视中心正式启用,广电事业开启新纪元。新场地、新技术、新节目,一切都是新的,东莞广电人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投入到广电事业中。

image.png

2012年12月,东莞阳光网荣获“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品牌大奖“中国地方门户十佳品牌奖荣誉称号。

面对互联网浪潮冲击,东莞广电台率先布局新媒体矩阵。其中,东莞人的门户网站——东莞阳光网,于201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跻身“广东十大重点新闻网站”。2014年,移动客户端“东莞阳光台”上线,这是东莞首个新闻类客户端。2019年,东莞广电台开发的知东莞APP正式上线,标志着“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媒体矩阵初步形成。

image.png

▲高清直播车配备12+4讯道高清摄制设备,在2015年投入使用。

2015年3月,“东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挂牌成立。集团按照“事业型集团、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运行。东莞广电台的发展随即驶入快车道,在广告营收、融媒体发展、技术革新等方面相继取得突破。

2017年10月1日,中国音乐学院考级20周年庆典活动在我台一号演播厅成功举行,大赛顾问、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宋飞教授与“考级优秀考官”获得者合影留念.jpg

▲2017年10月1日,中国音乐学院考级20周年庆典活动在我台一号演播厅成功举行。

2016年,东莞广电台完成高标清同播系统改造;

2017年,东莞广电台首次承办中国音乐学院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东莞考区)活动;

2017年,正式启动“东莞电视台历史新闻视频档案抢救性整理及数字化加工”项目;

2019年9月,东莞广电台自主研发了4K收录系统并投入使用……

这些数字背后是广电人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2021年

跃进

技术赋能重塑东莞广电发展新优势



image.png

▲东莞广电台1984年建台至90年代初使用的编辑制作设备


image.png

▲东莞广电台近年投入使用的无人机、穿越机、无线图传等现代化新式装备。

当磁带消失了,存储硬盘的时代到来;当肩扛式“背包机”卸下,高清摄像机轻快地捕捉镜头;当“电视+编辑器”下岗了,数字包装剪辑将特效加满……信息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带来传播方式、媒体形态的重大变革,推动媒体行业前进一大步。

2021年,东莞广电台以 "改革创新年" 为契机,启动 "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内容生产、传播渠道、技术平台、体制机制、经营模式“五个深度融合”,以技术赋能重塑东莞广电发展新优势。

微信图片_20250325162818.jpg

3652b1366bb1c4174ef4bdc783ef25a.jpg

重点打造《莞视频》以及《民生视点》融媒工作室团队。

内容生产爆款出圈。为激活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动能,东莞广电台全媒体新闻中心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对内部节目进行融合、整合,2021年成立《民生视点》工作室,全面增强优质产品供给能力,提高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水平,积极打造融媒体矩阵新生态;2022年,东莞广电台成立“视频工场”,打造视频生产高地;2022年3月28日,开设《镇街热线》电视新闻栏目,首批合作23个镇街(园区);2024年,建立AIGC等4个“名咖工作室”,以“名咖促进团队素质提升和爆款出圈产品层出不穷。

2024年5月17日,我台国际传播中心正式揭牌成立。用国际语态,讲好东莞故事!我台国际传播中心将有效利用台内外资源,进一步强化国际传播工作统筹协同,凝聚全市融媒集群工作合力,以小人物故事讲述大时代进程,以真情感作为人类共通语言,讲好东莞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jpg

▲2024年5月17日,东莞广播电视台国际传播中心正式揭牌成立。用国际语态,讲好东莞故事!

传播矩阵全面升级。东莞广电台稳步推进媒体融合,构建起以广播、电视、东莞阳光网PC端、知东莞客户端4大自有平台为牵引,“莞视频视频号”“民生视点抖音号”“东莞阳光网公众号”“东莞电台公众号”“东莞新闻公众号”“i游东莞小红书”“DongguanToday”等“N个特色第三方新媒体矩阵账号”为支撑的“4+N”传播体系,全台全媒体矩阵受众总量突破2500万。同时,东莞广电台成立国际传播中心,全面拓展对外宣传工作。

图为我台“家乡好物”主播助农直播带货.jpg

▲“家乡好物”直播间

经营创收多点开花。2021年9月8日,东莞广电台乘上了直播电商的风口,“家乡好物”电商平台成功上线,依托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等平台和资源优势,推介销售东莞好物,该平台销售量每年以40%的幅度增长。两年后,东莞广电台整合媒体资源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工作再上新台阶,东莞智造品牌数字化赋能中心、新媒体电商人才孵化基地启用,打造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平台的业务闭环。2024年6月,东莞广电台又牵头成立湾区艺术教育联盟。当前,东莞广电台通过整合广告宣传、线下培训教育等多个平台和行业资源,积极以产业发展驱动经营创收。

image.png

▲《东莞新闻》AI主播“小冬”

“广电+AI”深度融合。东莞广电台积极探索AI技术在内容创作、传播与产业融合中的应用。3月28日,东莞广播电视台AI新闻主播“小冬”正式上岗。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传媒生态,东莞广电台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变革,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敏锐的行业洞察,让AI新闻主播“小冬”具备了强大的“数字灵魂”。

image.png

▲知东莞AI助手"小莞"

目前,东莞广电台精心打造涵盖5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AI智能包”,包括:采用多模态编目的AI视频库——莞聚智能媒资共享系统、1008频率AI智慧广播、数字人AI主播“小冬”、知东莞AI助手“小莞”、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创新应用工作室,从视频调取、制作升级、提升移动端本土化综合服务能力等方方面面,取得智能化传播技术新突破。下一步,将深化AI审核、智慧管理等应用场景,构建“智能+融媒”生态体系,为全市媒体融合提供技术引擎,助力东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型主流媒体标杆。

未来之约

正青春 更奋斗





二十载荧屏闪烁,帧帧璀璨皆是城市的肌理;二十载电波激荡,声声回响见证千万人共同的心跳。

image.png

这条回忆满满的时光长廊,正在举办东莞广电台成立20周年光影艺术展。直播车、摄制设备、播控设备、直播设备……一台台充满故事的采编设备勾起了广电人的回忆。

2022年6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融媒体节目《直播大湾区》走进东莞,图为我台记者在桥头镇参与直播活动.jpg

▲2022年6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融媒体节目《直播大湾区》走进东莞。

东莞广电台自成立以来,始终与城市脉搏同频共振,记录时代变迁,见证了东莞从“世界工厂”向“科创智城”的华丽蝶变,更定格了两亿分之一的奋斗人生。

真正的媒体艺术,从来不是冰冷的机械复刻,而是将人间烟火淬炼成光的诗行。东莞广电台在宣传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东莞模式”和“东莞速度”,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新型主流媒体“东莞样本”。

站在20周年的新起点,东莞广电台将持续推进内容创新、技术升级与产业拓展,深化“名咖工作室”品牌建设,加速智能全媒体融合转型,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新模式,为湾区受众提供更优质、更智慧、更贴近的媒体服务。

image.png

未来,东莞广电人将继续以奋斗为笔,在时光画布上书写 “记录者” 与 “造梦者” 的双重答卷,让每一束光影都成为时代最温暖的注脚。

愿这场穿越二十年的光影对话,

让你触摸到时光的温度,

听见东莞广电人的澎湃心跳,

正青春,更奋斗!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    编辑:解冉锐关键词:20周年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最热评论
6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东莞阳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762204193
2025-03-29
这光影日记,记录了我们的成长,东莞广播电视台辛苦啦!
124-lu
2025-03-29
20 年风雨兼程,东莞广播电视台真是不容易,未来继续加油!
joan1234
2025-03-29
能和这座城有这样的独家记忆,太棒啦,必须点赞!
陈小满的
2025-03-29
哈哈,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东莞广播电视台一直在上演好戏!
smile-all
2025-03-29
这 20 年的时光之约,太让人感动啦,期待未来更多精彩!
602053585
2025-03-29
哇塞,20 年啦,东莞广播电视台真是咱们城市的记忆宝库啊!
已显示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