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再次谈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在经济大省广东,以“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是老家底、基本盘,事关百姓衣食住行;以生物医药、汽车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则是增长点、增长极,握着通向未来的钥匙。广东如何因地制宜、先立后破,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同频共振呢?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为广东开方献计。
精准布局 避免资源“撒胡椒粉式”投入
在广州番禺智衣链工厂内,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生产刚从直播间接到的服装订单。对于紧急订单,这家规模在100人左右的服装厂能够在当天或最晚48小时内完成出货,“岭南衣”刮起了“数字风”。
在肇庆高新小鹏汽车生产基地,智能新能源汽车新车型项目产线完成整体产线调试工作,将加速小鹏汽车产能、销量提升和肇庆汽车新兴产业集群效应。
在广东深圳,“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发布了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在新能源车厂的首次实训视频,人形机器人进入商业化的初级阶段。
当前,大湾区内传统产业加速“蝶变”,新兴产业欣欣向荣,未来产业蓄势待发。下一步,还如何持续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新旧产业协同共振呢?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省佛山市政协副主席、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唐冬生认为,对不适应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传统产业,应加速落后产能的自然淘汰。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并非所有的传统产业都是夕阳行业,通过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依然大有可为。
唐冬生
为此,唐冬生建议,应以新型工业化为抓手,坚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注重提升传统产业企业自身造血能力,以技改和数字化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产业的精准化布局同样是关键。只有因地制宜,才能避免资源“撒胡椒粉式”投入。唐冬生表示,对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应立足于本地产业方向,打造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避免有限的资源过度分散。要通过产业链定向并购,用有限的财政资金逆市扩张,撬动广大社会资本去促进未来产业体系的构建。
而大湾区有望在哪些未来产业率先突围呢?对此,唐冬生表示,当前,大湾区在量子科学、空天科技、储能产业方面都已经有所布局,且初步取得了成效。未来,还可以持续加强布局类脑智能、基因技术、细胞治疗、氢能等前沿尖端领域,进一步巩固大湾区的竞争力和领跑力。
以“数”赋能 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转型
数字化转型升级将有力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提质增效,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数实融合”。
唐冬生在调研中发现,佛山已经有58%的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给当地产业带来积极效益。2023年,佛山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在全国仅次于深圳、上海、苏州。2023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达891.52亿元,投资额居广东全省第一。
“这两年广东在推进数字化方面开了一个好头,这项工作还要持续做下去。”唐冬生表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众多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仍然存在“没人、没钱、没技术”的窘境。
以生物产业为例,“我们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转型成本高、投资回报期长,成为阻碍医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就建议,要构建有效支持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数字化的财税金融政策体系。
李楚源
“一方面,可以加强专项财政资金支持,扶持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或者对承担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的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减税或免税优惠,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李楚源表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各类产业投资基金、政府投资基金等,加大对医药健康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更多向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数字化领域流动。”
针对一些企业存在的“不想转”“不会转”“不敢转”等问题,李楚源建议政府部门根据实际,设立“生物医药数字化转型管理咨询中心”,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引,协调解决相关困难。“还可以成立与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数字化发展相关的协会,加强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提高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流动效率,助推数字经济与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李楚源分析说。
“龙头”带动,“链”上发力。全国政协委员、瑞松智能董事长孙志强建议,支持龙头企业在条件较为成熟的地区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制造业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面向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
孙志强
他表示,要鼓励龙头企业共享解决方案和工具包,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提供高效率、轻量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鼓励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长效机制,扩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加大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财税和信贷支持,优化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以“对赌协议”、技术参股等方式作为服务报酬,创造性破解企业“不敢转”的问题。
金融“贷”动 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广东的实体产业不断以科技创新塑造竞争新优势。而要持续提升“含智量”“含绿量”和“含金量”,金融的活水浇灌必不可少。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科技则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金融被列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近年来,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多措并举,有针对性地提升了高端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融资便利化。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胜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并加大政府资金和相关政策对科技创新和转型的支持;二是加强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三是注重跨学科人才培养,提升金融机构服务科技企业的水平。
王冬胜
在加强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合作方面,王冬胜具体分析称,应引导金融机构依据科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运用好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股权、债权以及保险等各种金融手段,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同时,监管机构也应为金融机构不同产品和服务的推出提供政策支持。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王冬胜举例道,在推动低碳转型、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大湾区应走在前列。汇丰银行与世界资源研究所对大湾区分布式光伏发展合作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分布式光伏在大湾区虽发展潜力巨大,但在投融资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对此,王冬胜建议,金融机构层面,应与政府部门及各类企业共同建立融资平台,为光伏项目提供快速融资通道。同时,金融机构应在研究各地已有“光伏贷”产品效果的基础上,推出年限、额度、利率更加符合大湾区特点的“光伏贷”产品。
“相关产品可以考虑贷款利率与发电量表现挂钩。还可通过资产证券化将缺乏流动性的产权资产转换为可交易的投资产品,以低成本资金促进分布式光伏电站流动交易。同时进一步丰富保险产品,如推广光伏电站融资险及发电量损失险等,鼓励保险机构向符合高质量要求的投保光伏资产提供保费优惠。” 王冬胜称。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