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新华全媒+丨新种子、新技术、新装备……在“中国蔬菜之乡”看农业“未来式”

2024年04月21日 14:33 0人参与  0条评论

离开土、离开水,番茄怎么长大?没有“手”、没有“眼睛”,机器人怎么给蔬菜授粉?吃了黄瓜、辣椒就能降糖减脂?

第二十五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于20日开幕,展示了600多个新品种、80多种新模式、100多项新技术……在这里,人们能近距离感知科技如何让食物供给更灵活、便利,见证传统农业书写“未来式”。

“菜篮子”里科技足

一株株番茄以“无本之木”的方式生长,根系悬垂在空中,距离圆柱形舱体底部的液体还有一段距离……这是记者在寿光菜博会10号展馆看到的景象。

“这里展示的是气雾栽培技术,是一种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直接喷洒到蔬菜根系上,替代土壤为蔬菜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的水耕栽培模式。”10号展馆馆长马尊娟说,这有效解决了传统土壤栽培难以调和的水分、空气、养分供应矛盾,并易于自动化控制和立体栽培,能够节水、节肥,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高温室空间利用率。

从沙漠植物、南北方果树,到“水果椒”“降糖椒”“减脂黄瓜”;从转动式栽培、潮汐式栽培,到鱼菜共生系统、垂直农场、航天育种……行走在寿光菜博会各个展馆,如同走进了一条条绿色科技长廊,先进的农业科技催生出营养丰富、功能多样的蔬菜,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现代农业的魅力。

菜博会现场,正在工作的机器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视觉识别与定位、多传感器融合导航、路轨两用自主切换等系统是它的‘眼睛’和‘脚’,气流震荡喷洒系统是它的‘手’。结合起来,这台机器人就能完成大型玻璃温室内雌雄同花作物的授粉作业。”马尊娟说。

作为“中国蔬菜之乡”,数字化技术、智能化装备已在山东潍坊寿光市广泛应用,当地新建大棚物联网应用率超80%,手机早已成为菜农的“新农具”。

image.png

寿光菜博会上展示的喷雾机器人(前)和智能授粉机器人(后)。新华社记者叶婧 摄

种子“走上”自强路

表皮光滑、果肉浅绿、白刺稀疏、看不出明显纹路——这是记者在寿光菜博会现场看到的“减脂黄瓜”。

“它的丙醇二酸含量是一般品种黄瓜的数倍,有助于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因而被命名为‘中蔬佳人’,也被菜农们称为‘减脂黄瓜’。”寿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副主任许铁敏说,这一品种已累计在寿光市推广种植了1000余亩,亩产在1万公斤以上,可带动种植户每亩增收3万元。

除了“减脂黄瓜”,“草莓番茄”“苹果丝瓜”等新蔬菜品种也正走出菜博会,走进大棚、走向市场,丰富百姓餐桌。

作为我国设施蔬菜产业高地,寿光曾经高度依赖进口蔬菜种子。为了打造蔬菜产业“中国芯”,寿光累计投入3亿元,实施“种子工程攻坚行动”,一大批本土育种企业“破土而出”。

image.png

寿光菜博会上展示的特长丝瓜。新华社记者高天 摄

在寿光,国产蔬菜种子的占有率由2010年的54%提升到现在的70%以上,黄瓜、圆茄、丝瓜、苦瓜、西葫芦、甜瓜等绝大多数蔬菜种子实现自给。山东寿光蔬菜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欣庆说,目前寿光茄果类种子在产量、外观、口感、抗病性、耐寒性等方面的表现,多数已经追上甚至超过了“洋种子”。在“寿光蔬菜”的示范带动下,这些品种已经推广到全国。

交流共赢向未来

今年的菜博会上,不少外国客商参展。韩国客商李千硕已是第二次参会:“去年我是游客,感受到中国农业的发展速度,也看到了合作机遇。今年,我作为参展商再次来到菜博会,希望能够加强与中国农业企业的交流和合作。”

万里之外的迪拜,来自山东利森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4名技术员正在协助种植园区建设。

“我们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研发建设新型薄膜温室,配备顶部齿条开窗、水肥灌溉、高压迷雾降温、椰糠无土种植等设备,可用于西红柿、叶菜种植。”公司董事长王守波说,像这样采用寿光先进技术、生产标准及设施蔬菜解决方案的种植园区,公司已在美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几内亚等国家和地区建设了262个。

2012年,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收购荷兰当地农场并成立公司,与荷兰多家育种企业合作,累计配制杂交组合1.2万余个,选育33个番茄新品种,申报植物新品种权12个。

image.png

寿光菜博会上展示的西红柿树。新华社记者高天 摄

如今,寿光常年有8000多名骨干技术员在全国各地指导蔬菜生产,为合作伙伴提供“建、种、产、管、销”一体化服务,并借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不断走向海外。据不完全统计,当地已有30余家企业、合作社开展农业领域的对外业务,覆盖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交易额近30亿元,年出口蔬菜80余万吨。

(记者叶婧、袁敏、张力元、高天)

来源:新华社    编辑:苏晓敏关键词:农业;未来式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