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习言道 | 两会后赴地方,习近平谈到这个“融合”

2025年03月19日 17:28 84人参与  4条评论

“民族地区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更加彰显它的光彩。”

3月17日,在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谈到文旅融合的话题。

这是今年全国两会后,总书记首次赴地方考察。

他在同当地乡亲们交流时指出,“吊脚楼、古寨、非遗乐器、侗族大歌、蜡染工艺,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

无独有偶,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苗寨化屋村考察时,也曾称赞“苗绣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并勉励大家“一定要把苗绣发扬光大,这既是产业也是文化,发展好了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产业扶贫、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相隔4年的两次考察,传递着总书记对于文化与经济关系的重视与思考。

早在2006年,习近平同志就在《之江新语》一篇题为《“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的文章中提出:“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布置一个题目:“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川汇流而成。而璀璨的文明,不仅辉映着过去,还照耀着当下与未来。

对于文化与经济如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入的思考。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2024年在福建、安徽、湖北等地考察时,总书记围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从“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到“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诸多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举措。

当前,一个文化IP带火一座城,一个文旅产品撬动城市消费新场景的现象屡见不鲜。拿贵州举例,2024年,“村超”“村BA”全网累计流量高达1450亿,当地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30亿元。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正为中国经济发展拓展新的视野、注入新的内涵。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梁瑞娴关键词: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最热评论
4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东莞阳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vivian-lw
2025-03-19
看到*****两会后赴地方谈融合,我心里就充满了希望。这就像是一场盛大的交响乐演奏,每个乐器都在融合中找到自己的最佳音色,共同奏响和谐美妙的乐章,国家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sophiadg
2025-03-19
哇塞,*****两会之后到地方谈融合,这可是高瞻远瞩的大动作啊。就好比把不同的拼图碎片巧妙地拼凑在一起,让整个画面更加完整、美好,真的是太赞啦。
虚无若有
2025-03-19
习言道中的这个‘融合’,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呢。两会后的这种布局,就像精心编织一张大网,把各个环节都紧密联系起来,向着更好的方向大步迈进,厉害了我的国。
sobao305
2025-03-19
*****两会后深入地方谈融合,这就像精准的指挥家在调配各方力量呢,相信在这样的引领下,各领域肯定会碰撞出超级绚烂的火花,未来可期呀。
已显示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