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讯 看七夕贡案,体验“拜七姐”仪式,还有看“麒麟引凤”、听木鱼歌……昨晚(8月24日),道滘的市民们体验了浓厚的水乡七夕文化。
晚上8时许,道滘镇永庆村一片热闹欢腾。不少市民和游客正在等待“拜七姐”的传统习俗上演。
记者在现场看到,进入场所参观七夕贡案的市民必须戴口罩、测体温,才可进入。同时,现场采取人流控制,分批分段放行,确保大家的身体健康安全。
“拜七姐”习俗有上香、颂文、祭拜等一系列流程,结合传统乞巧祈福表演、“麒麟引凤”、听木鱼歌等让观众大饱眼福。
“衡斋家塾”始建于晚清,去年8月开始,永庆村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进程中,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的契机,将老私塾进行重新修缮,打造为“乡村文化学堂”,让“衡斋家塾”焕发出新的光彩。
此次永庆村村民将传统七夕祈福活动在这古色古香的老私塾举行,使年轻一代在欣赏表演的同时,更加直接地了解、体验传统的祭拜仪式。
△“七夕贡案”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是东莞重要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它是民间妇女斗巧过节的民间活动,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每年这个时节人们通过贡案赛巧等习俗,用独具匠心的布景,融汇了雕刻、刺绣、绘画、手工制作等传统手法,展现自己的心灵手巧,祈求爱情忠贞美满、家庭和睦幸福的美好生活。
△众多市民结伴来打卡~
拍拍拍!朋友圈都刷屏了~~
△不少市民都会带上孩子们来亲身体验一下,传承东莞特有的传统文化习俗。
△东莞有一种果子叫“七姐果”,人称富贵子、凤眼果或者苹婆,因其在七月初七左右结果,称之为“七姐果”。古时候这种果要供给传说中的七仙女。
△有市民更是不惧高温天气,穿上汉服、旗袍到场,华服盛装+精美贡案,感觉像穿越了千年。
△穿上汉服和旗袍的姐姐们在家塾里“乘风破浪”
在东莞水乡,农历七月初七日有着“拜七姐”的习俗。除了道滘,以前的中堂郭洲村,每家每户都是在自家小院乞巧,摆放贡案。而从2008年开始,村里的妇女就开始自发组织七夕祈福活动,逐渐成为当地一个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今年是村里连续第12年举办七夕祈福活动,筹备工作从两个月前就开始。今年村里近百名妇女加入其中,准备斋饭,把家里的得意贡案作品摆放给大家看。”郭洲村妇委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七夕活动持续举办是群众文化繁荣的体现,也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年这个时候,周边村的村民都会来观看七夕祈福活动,大家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农耕场景贡案
△每份贡案都小巧精致,赏心悦目
据了解,乞巧节是中堂郭洲村深具代表性的节日,也具有郭洲村独特的文化气息。自2007年开始,中堂镇郭洲村的妇女就开始自发组织村内七夕乞巧活动,一起摆设贡案,在七夕前一天一起制作水乡特有的咸丸、手抓等点心。
“到了七夕那天,很多村里出去工作的人都会回来一起过节,七夕节也变成了家庭一个固定的团圆日。在贡案现场,记者看到,鹊桥相会、水乡风情、农耕场景、龙舟赛事等主题作品仿佛在讲述着村内以往的生活, 也很好体现了中堂水乡的文化。同时,村里也加大支持力度,提供场地等帮助。现在,郭洲村的七夕祈福活动内容更丰富,也更具现代气息,闻名十里八乡。(记者 罗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