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同时,和春天一起来的,除了娇艳美丽的春花,还有各种鲜嫩可口的“春菜”。懂吃的东莞人不会错过,任何一口畅快肆意的春味,今天带大家「吃春天」。
图源:李淦斌/影像莞
图源:东莞茶山发布
东莞春天的味道
/木棉花/
“清热祛湿”靓汤渣
春天里,开得嫣然俏丽、烈焰灼灼的英雄花——木棉花,是大家争相打卡拍照的“网红”。
但对于东莞人而言,木棉花“花语”更是“清热祛湿”。
图源:魅力道滘
木棉不光有观赏性,其食用、药用等价值也十分突出,在各家东莞妈妈眼中,大家眼中的春天与鲜花,可是宝藏靓汤渣。
对于木棉花的食用,更多是作为“水的配料”,可以煲汤、煲凉茶又或者是糖水,甜咸皆可,口感清甜干香将春天的困顿一扫而去。
正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莞邑祛湿水”。
图源:东莞文旅
/春明茶/
“每年的春季采摘原材料最佳”
在东莞,还有一种饮品也很能代表春天,那就是春明茶。
图源:荔香大朗
每年清明前后,草药最是鲜嫩,过去许多村民们趁着清明节到山中扫墓返回时采摘百草制作而成,故此被称为“清明茶”。
又因熬制凉茶的药材为每年的春季采摘的为最佳,慢慢地大家也会称为“春明茶”。
图源:文化莞家
早在2011年土法凉茶“春明茶”被列入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岭南天热地燥,“春明茶”甘淡而清利,性凉而不寒,味甘而不苦,是男女老少四季可服的“特饮”。每当因饮食不律、上火时,来上一杯准没错。
/清明鹅/
吃鹅要吃“清明鹅”
东莞人对鹅肉的热衷十分惊人,没有一只鹅能走出东莞。
清明前后的春天,正值鹅肥膏开始增多的时期,鹅独有的油香别浓郁。
因而也流传着吃鹅要吃“清明鹅”的说法,除了皮脆肉滑的东莞烧鹅,东莞人将鹅吃出了自己的花样。
客家名菜清溪闷鹅,酱浓味美、充满鲜味;需要不断翻滚的塘厦碌鹅,肉质鲜美、香气四溢;经典传统的凤岗咸鹅,咸香浓郁、口感紧实;风味特别的樟木头客家蒸鹅,更是肥而不腻、新嫩多汁;还有大朗的炊鹅、水梅鹅……
在东莞可以找到鹅的N种吃法,仿佛每一口都在诉说着春天的丰饶。
/艾草/
捣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
提起春天味道,少不了艾草。每逢清明前后,地里的艾草泛出最鲜嫩的绿色。
东莞人擅长用艾草捣烂制成的各种美味,最终的形态各式各样,却无不例外都带着鲜活的春日气息。
传统的美食有艾角、艾果、“艾铲”。虽然形状百变,但是其中的灵魂便是新鲜艾草。
艾角有咸甜两种,每家人制作艾角的配方都不尽相同。甜的会以花生为馅料,咸的则多以绿豆蓉等,在包的时候大家也会巧妙将边角做不同的处理来区别口味。
图源:魅力万江
常见的艾果则是大家熟悉的“青团”形状,有些地方也会将其微微压扁做成饼状。
当然,紧跟潮流的东莞人,也会包上各种自己喜爱的口味,豆沙、咸蛋黄等等。
图源:印象塘厦
再稍作改变,将艾草泥融入糖和糯米粉后做成饼状,放入油锅中煎熟就是“艾薄餐”,意思是整体形状又薄又撑得比较大,也会叫做艾铲。
集香、鲜、糯于一体的艾薄餐,糯叽叽的口感深受大人小孩的喜爱,是许多人童年的回忆。
图源:美丽麻涌、水乡中堂
/韭菜薄餐/
“早春韭菜一束金”
提到的“薄餐”,也有咸甜之分,咸的当然是要加上新鲜的韭菜。
春季是韭菜最鲜嫩的季节,也被称为春天第一鲜。它不仅点亮了田间地头的一片翠绿,也跃然于我们的餐桌之上,以其独特的清香和丰富的口感,成为春季美食中的主角。
韭菜薄餐有着契合时令的鲜香与肥美,用韭菜混合虾米、腊肉口感丰富,咸香味十足。一口咬下去,满满当当的春天。
在东莞,吃下一整个春天
是老莞舌尖上的仪式感
用味蕾感知春天的绽放
咬住这一口季节限定
不枉这一场旖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