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6200家高企奠定东莞创新发展基石

2020年01月17日 08:38 0人参与  0条评论

中图科技公司整洁的无尘车间,技术人员穿着防尘服在工作。记者 孙俊杰 摄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19年东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超6200家,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东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五位、全国地级市第一位。

《粤港澳大湾区工业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研究》报告提出,企业是科研创新的主体,其6项评价指标紧紧围绕企业主体。东莞62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表现,直接决定着东莞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速度和成效。

对此,记者采访东莞市科技局、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记录他们调动企业主体积极性、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故事。

精心育苗 积沙成塔

中小企业能否变得“高大上”,关键在于城市所提供的生长土壤。东莞大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CEO萧大放对此感触颇深。2013年,萧大放和几名合伙人创立大研自动化公司,设计生产袖珍型机器人等产品。创业之初,公司虽面临资金、人才等方面难题,仍坚持解决行业痛点、做最有难度的研发。经过6年努力,公司推出两个核心产品,成为细分领域全球唯一供应商。萧大放说,东莞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非常丰富,科技型中小企业很容易成长壮大。

东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列出一组数据: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6200家,当年申报2231家,拟认定通过1720家,认定通过率7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已通过评价并入库1957家,同样位居全省前列。

“今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也许就是明天的高新技术企业。”该负责人说,为强化企业培育,突出创新主体地位,东莞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瞪羚企业—百强创新型企业”培育梯队,通过预评审培育、认定奖励、政策倾斜等措施,推动高企主体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

政策好,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去年,东莞组织50多场全市及分片区、分镇街、分行业的高企申报政策宣讲和辅导答疑会,邀请省市专家及市税务部门讲解,全市2000多家企业3000多人次参加。

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也积极发挥作用。该协会秘书长夏正昌介绍,去年协会组织创新东莞科技盛典等科创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开展“百优创新典型”评选,让中小企业负责人认识科研创新的重要性,主动加大科创投入。

扣税减负 平台赋能

在构建培育梯队的同时,东莞还注意做好“加法”和“减法”,为高新技术企业减负赋能。

“去年公司在高端市场销售额增长30%。”近日,东莞市正新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城受访时欣喜地说。该公司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的研究成果《基于低碳理念的复合薄膜先进制造技术及应用》,实现产业化。同样24瓶的可口可乐外包装,厚度从70微米降到50微米,能节省20%的材料使用量,在市场竞争中占尽优势。

这种优势得益于东莞为高新技术企业搭建的良好平台。东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莞积极推动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出台《东莞市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计划工作方案》和《东莞市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行动计划(2017—2019)》等政策措施。全市共有39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研发机构登记备案。

同时,东莞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工程中心和实验室来提升研发水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工程中心1家,省级工程中心388家,市级工程中心223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90家。

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在平台建设上也积极创新。建立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创优优”,为企业创新提供公共服务;建设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莞仪汇”,目前已有12家仪器设备管理单位携116台(套)科研设备入驻;设立广东粤大科创学院、大湾区高企共享大学等机构,辅导企业科研创新。

在做好“加法”的同时,东莞还做好“减法”,用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等实实在在的实惠吸引企业转型升级,让争当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东莞企业的时尚潮流。

根据2019年完成的2018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数据,东莞共为1694家企业办理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减免税额约36.19亿元;共为6652家企业办理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加计扣除额346.71亿元;其中共为166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办理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加计扣除额33.9亿元。

■记者手记

科技创新是东莞高质量发展最大底气

世界制造业要看中国,中国制造业要看广东。

珠江口西岸,以科达洁能、嘉腾机器人等为代表的珠西军团高速崛起,一条万亿产业带正加速迈向世界级制造。珠江口东岸,广州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圳的全球领先创新企业、东莞的生产制造基地,三个城市协同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呈现短板逐步补齐、优势更加突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良好态势。从中国散裂中子源的落成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建设再到松山湖科学城的启动,东莞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四大创新体系。

在创新驱动引领下,东莞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提速,重新焕发出新活力、新动能;一手抓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提升产业根植性。

在近日举行的东莞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上公布,去年前11个月,东莞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至54%、42.1%。这组数据印证了东莞工业结构保持优化、向中高端演进的态势明显,“代工”标签渐行渐远,“先进制造业”新标签日渐醒目。

广东省统计局近期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工业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至2018年,东莞工业经济创新驱动增幅的综合指数居珠三角第一。其中增长较多的分类指标是企业研发产出情况,综合指数提高9.55,对东莞实施创新驱动的贡献度非常大。去年,东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超6200家。

在东莞,一大批“隐形冠军”“小巨人”高速崛起。五株科技生产全球1/15的手机电路板,中探探针有限公司在探针式连接器领域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六,位于松山湖的领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数据线、连接器领域规模最大的领军企业……

对比先进城市,东莞企业创新环境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高新技术企业量与质也难以与广深一轴相提并论。事实上,东莞创新的大湾区战略这些年有不少新思路。东莞将推动创新型大学建设,高标准开展大湾区大学筹建工作﹔启动香港知名大学(东莞校区)规划建设,在办学体制、投入机制、培养模式等方面探索创新,不断深化与港澳科技合作﹔筹建东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东莞松山湖(生态园)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东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

东莞发挥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补齐产业链关键短板,重点发展专用芯片、新材料等产业,着力解决“缺芯少核”的问题。加快实施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抢抓5G等新风口。培育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在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中选取一批企业进行试点扶持,推动老树发新枝,培育发展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做大全市工业软件、文化创意等“软产业”版图。

近年来,东莞实施“倍增计划”“科技工程”“非公经济50条”等政策举措,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企业创新质量。接下来将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为产业发展提供国际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持续深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努力成为珠三角行政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40余年,敢为人先的东莞人创下多个全国第一,让东莞从一个地区生产总值仅6亿元的农业县,迅速嬗变为经济总量超8000亿元的现代制造业名城。在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东莞要继续砥砺前行、敢于突围,必须继续依靠创新。

■相关

前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连续6年上升

东莞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上周,拓斯达在总部大楼为近2000名员工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年夜饭,为去年总结、为来年展望。在智能化浪潮的带动下,拓斯达2019年前三季度成为全国范围内保持净利润正增长的6家机器人企业之一。

以拓斯达为代表的制造企业,以优异成绩单为全市实体经济提振了信心,在优秀企业带动下,东莞工业经济交出漂亮答卷。据东莞市工信局数据显示,去年前11月,东莞全市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4014.24亿元,同比增长7.8%,居珠三角首位,比全国、全省增速分别高2.2、3.4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比重(13.4%)连续六年上升;全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9.1%。

75家企业实现规模和效益倍增

民兴电缆是东莞首批“倍增军团”一员。东莞启动“倍增计划”以来,民兴电缆驶上发展快车道,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达30亿元,在2016年的基础上将会实现340%的提升。像民兴电缆这样实现规模和效益倍增的“倍增计划”试点企业有75家。全市356家“倍增计划”市级试点企业,去年1至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2%,比规上工业增速高9.4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6个百分点。

东莞成立市“倍增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专人专职的市镇两级倍增办,建立企业服务专员机制。此外,东莞加快构建和升级全市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企莞家”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政务”作用,在原有“倍增计划”服务平台基础上,全面整合涉企数据,统筹土地、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为企业提供线上的高效便捷服务。

据东莞市工信局方面透露,目前东莞谋划“倍增计划”升级版,对土地、技术、资金、人才等制造业供给侧的要素配置进行改革创新,推动“倍增计划”对企业服务和扶持机制向全市制造业全域覆盖。

为白名单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金额290亿元

2018年,东莞创新出台“非公经济50条”,除300亿元降成本举措外,更有500亿元增值服务。

“没想到一笔4000万元的贷款靠的是几张专利纸,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东莞李群自动化从东莞银行拿到贷款用于技术研发。中小微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业界的难题,“非公经济50条”加强金融的浇灌作用,确定首批3.5万家的中小微企业白名单,建立差异化的中小微企业信贷扶持政策。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显而易见。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白名单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笔数超1万笔,贷款金额290亿元。此外,融资租赁也是东莞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2019年,东莞累计为企业降低企业融资租赁成本4870.77万元。

在“非公经济50条”“融资租赁”“小升规专项奖励”等政策红利下,大批中小微企业实现“小升规”。去年全市新增“小升规”工业企业1440家,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0658家,排名全省第一。目前已对2018年度1557家新升规企业给予每家10万元的专项奖励。

全面实施“强心补链”工程

在望牛墩东莞中集的“灯塔工厂”里,数千平方米车间鲜见人影,机器人在轰隆声响中切割、上下料、焊接、喷涂……不到1分钟,一台接一台印着“CIMC”标识的产品从车间诞生。此时,远在海外参展的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CEO兼总裁李贵平通过手机就能看到有关机械运作的信息实时更新,产品的订单信息与物流信息相应切换。

“灯塔工厂”是企业自动化改造、智能化升级的结晶,折射着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围路径。数据显示,东莞去年共扶持330个自动化改造项目,推动建设智能制造重点项目10个,认定扶持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产品21个,实现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认定企业155家,推动90家工业企业基础业务上云,推动12家工业企业实现核心业务上云。

东莞市工信局负责人介绍,东莞正全面实施“强心补链”工程,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通过做优做强电子信息产业,依托现有产业优势,选定智能移动终端作为我市的培育和申报方向,全力向工信部申报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5G的到来将在多个领域带动万亿级别的新兴产业发展。为更好地引导5G及相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东莞贯彻《东莞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提升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并出台《东莞市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加快推动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并在全市层面形成工作机制,推动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合作创新区和长安步步高生产基地创建5G示范区。

■专家观点

广东(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龚佳勇:

东莞经济转型是一个厚积薄发过程

《粤港澳大湾区工业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东莞在企业创新环境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龚佳勇认为,东莞工业经济的创新基础比一线城市弱。“打个比方,广州和深圳的工业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已是成人阶段,而东莞还处于孩童时期,这是东莞2018年综合指数比2013年提高30.54的客观因素。”龚佳勇分析。

为什么东莞的增幅能位居珠三角第一?龚佳勇认为,除了客观因素,还有东莞自身的主观因素。“从2012年开始,东莞积极布局经济转型,不仅在经济结构上从外销转内销,还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引进高技术人才等。东莞增幅居珠三角第一是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他表示。

龚佳勇十分认为,“东莞在企业创新环境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很多制造企业不愿意花钱投入到高技术、高端设备及创新人才上。”他建议,提升企业创新环境,东莞需政、企、介综合发力。“政”指的是政府,政府加大创新力度为企业提供制度供给,引导企业转向创新驱动发展。“企”指的是企业,企业家要主动改变发展模式,谋求自主创新,加大对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等的投入。“介”指的是商协会、科研机构等中介组织,它们既能链接政府又能链接企业,让好政策传递给企业,让企业呼声和需求被政府了解。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黄佩玲关键词:倍增计划;创新驱动;东莞市;东莞;高新技术企业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