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我为群众办实事】东莞市公安局全面优化窗口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水平

2021年03月30日 07:40 0人参与  0条评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市公安局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主责主业,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公安“一窗办理”政务服务改革,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解决影响群众创业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消除群众办事多头往返跑的痛点。

以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业务进驻市、镇两级实体政务大厅为契机,在全省范围内首推“一窗式”综合办理模式,将原来分散在各警种、部门受理的户政、居住证、车驾管、出入境等187项涉民生类业务进驻东莞市民服务中心公安区,实现“前台综合窗口收件(受理),后台警种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公安窗口服务模式,打破了警种业务受理的壁垒和局限,整合优化了窗口警力,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同时,推动全市33个镇街(园区)公安分局将原有分散的分局、交警大队窗口集中场地对外服务,市镇两级公安业务窗口全面推行公安综合窗口“一窗办理”,按照统一的模式、统一标准受理办理治安、户政居住证、交警车驾管、出入境等公安业务。

二是打通群众办事“排队难、等候时间长”的堵点。

针对群众反映“排队难、等候时间长”的问题,市公安局推出实名认证预约和预填报措施,有效地节约群众办事和业务受理的时间成本,通过预约系统分析各类业务的放号量、预约量、办理量、实际办理率等数据,合理调配窗口资源,确保3个工作日内“有号可约”,并采取“线上预约优先办、现场申请当日办”的双轨并行机制,满足线下办事群众需求。全市公安综合受理窗口全面启用影像化采集受理和电子化审批流转,窗口综合受理能力明显提升,群众办事等候时长进一步缩短。同时,为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难的问题,对50周岁(含)以上群众在“莞家政务”预约业务时,提供免填报服务,不需再填报表单即可直接预约;为60周岁(含)以上老人、16岁以下未成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孕妇、特色人才等特殊人群落实“绿色通道”机制,提供一站式优先服务;建立“特事特办”机制,保障工作人员全天候在线,为遇紧急情况急需办事的群众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

三是破解群众办事复杂的难点。

针对群众反映办事所需材料不明确、申请审批标准不清晰等难点,市公安局对涉及公安政务服务的所有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一是开展“减证便民”行动,通过信息共享、网络核验、主动调查、告知承诺等措施,按照“六个一律”要求全面清理取消149项涉及公安机关的证明事项和相关材料。通过对所有事项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的标准化、规范化,把每个事项对应的各类情形均梳理出思维导图,固化各情形模板及其对应的材料清单,形成统一的办事服务审批标准。二是面对不同的办事情形,群众只需通过简单问答,即可实时生成办事收件清单,形成个人定制化的办事指引,不需再对通用性业务指南深入解读,消除由于对政策理解不透带来的误解,为群众提供了精准化的指引服务。以最为复杂的户政业务为例,70多个事项有3000多种可能情形,其中较简单的“市外迁入—投靠配偶”都有50多种情形,现在只需打开手机就能“无师自通”。三是业务窗口按照办事对象相同情形下的材料清单进行标准化收件,业务审批部门对照收件要点,对申请人证件材料等载体信息、登记要素、上传标准、证照规格等进行核对确认,开展标准化审查审批办理,实行“申请—受理—审批”统一标准化。

四是优化流程为群众办事提速增效。

以市民服务中心政务大厅公安区打造公安政务服务“一窗办理”全市样板窗口为契机,对窗口工作模式进行重新整理,实行“受审分离”机制,前台负责收件、受理,通过系统对照清单规范操作,简化工作,打破收件受理的地域限制,各业务警种集中后台队伍,利用电子化材料和邮政物流的快速流转高效审核,实现市民服务中心政务大厅公安区可通办全市公安业务的目标,提升审批效率。比如户政部门将分局和市公安局二级审批的8个层级减少到3个;通过流程再造,居住证制发时间从规定的10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户政非即来即办业务审批时限从原来对外承诺的11个工作日压缩至8个工作日,部分市外迁入人才落户实行 “秒批”。

五是指尖政务让群众办事随时可办。

为了提供企业和群众方便快捷的办事渠道,市公安局结合“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部署,大力提高公安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例,已在“粤省事”平台上线138项公安高频业务,不断拓展网上办事的广度和深度,延长网上办事链条;推行交管12123APP和警邮e网通等渠道网上办理车驾管业务,做到“足不出户,轻松领证”,进一步拓宽了群众通过指尖就能办理公安政务服务事项的渠道。


来源:东莞市公安局    编辑:邓燕芬关键词:公安;政务;服务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