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学习进行时丨很重要!联组会上,习近平这样谈粮食安全

2022年03月09日 10:52 0人参与  0条评论

习近平2022“两会新语”

很重要!联组会上,习近平这样谈粮食安全

新华网记者 王子晖

【学习进行时】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会上,习近平深入阐述了粮食安全问题。总书记讲话中有一系列十分深刻的观点,需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参加看望和讨论。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会上,习近平深入阐述了粮食安全问题。总书记讲话中有一系列十分深刻的观点,需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

要点一: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习近平多次讲到“国之大者”。这次强调的是,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所谓“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民以食为天,我国14亿多张嘴要吃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老百姓最朴素的话透出的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只有吃饭问题解决了,整个大局才有了基础性、根本性保障。2021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期间临时下车,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总书记感慨地说:“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

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算的不仅仅是经济账。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是一本沉甸甸的政治账。一言以蔽之,只要粮食不出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换言之,如果吃饭出了大问题,谁能养活我们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极言之,如果吃饭问题最后都要靠别人来解决了,还能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这是习近平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的管全局的战略性思想。

也正因为这样,总书记多次讲、反复讲,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要点二: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

思想到位了,行动也要跟上。

联组会上,习近平提出四方面要求:

一是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

二是要优化布局,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保证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三是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

四是节约粮食。习近平强调,制止餐饮浪费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不懈抓下去,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

四方面要求,贯穿其中的是底线思维。

其一,如果不共同担责,有些地方就很可能把粮食生产搞没了,后果不堪设想。

其二,如果布局不合理,有的生产过剩,有的又缺口很大过于依赖进口,这就会造成供给结构上的严重失调。

其三,如果种粮效益越来越低,种一亩粮还不如打几天工,那谁来种粮呢?

其四,如果浪费之风不刹,粮食的损失不可估量。曾几何时,我国每年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上亿人一年的口粮。

习近平曾语重心长地说:“我国粮食是不是过关了呢?现在还没法下这个结论。咱们不要太天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容不得半点松懈,更来不得半点马虎。

要点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习近平在会上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换言之,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是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

这些年,习近平反复强调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他还说,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可见总书记对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视。

18亿亩耕地红线怎么守,联组会上,习近平有两句话非常重要。第一,农田就是农田;第二农田必须是良田。

前一句讲的是数量。突破红线不行,变通突破也不行。习近平强调,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后一句讲的是质量。耕地资源本就有限,绝不能“靠天吃饭”。习近平强调,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保数提质,习近平这些要求就是强调耕地保护必须是实打实的。

要做到实打实,靠的是“长牙齿”的硬措施。总书记在联组会上讲得再明确不过:“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要点四: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农谚说得好,“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这次联组会上的讲话,习近平从更高的层次谈了良种问题。

习近平强调,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种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如果种业上依然被“卡脖子”,就很难说能够保障粮食安全。

习近平指出,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他提出十分具体的要求:一方面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科学调配优势资源,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另一方面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品种审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创新链建设为抓手推动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在我们这个有几千年农耕历史的大国,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未来大有可为。

要点五:大食物观,又是一个“大”字

习近平在会上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

“大食物观”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习近平对此作了一番解释: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可以看出,“大食物观”,体现在百姓餐桌上,就是在保障口粮的基础上,让食物的品类更加丰富,食物的结构更加优化。

千家万户的厨房餐桌折射出的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民以食为天”。我们的美好生活不仅体现在吃得饱,还要体现在吃得好、吃得美。

一是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二是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三是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总书记讲的“国之大者”,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在两会这样的最高议政殿堂,两者就这样有机地联结在一起,书写着我们的国、我们的家、我们生活的美好画卷。

来源:新华网    编辑:林宝琨关键词: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