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上,热播剧《山海情》里的基层书记让我们流泪;网络里,多地书记试水直播亲自带货;现实中,“五级书记”抓扶贫,上下同欲者胜……
2021年开年,“书记”成为热词。其实不只是今年,“书记”一直都是中国民众最常听到的高频词之一。这一对中共各级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称谓,已成为中共的显著标识。
在百年中共历史上,这个称谓从何开始?又为何如此称呼?
回看党史,党内“书记”之称始于1921年中共一大。当时,鉴于党员数量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会议选举出三人组成的中央局,由陈独秀任“书记”。1925年四大时,中共首次称最高领导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从当时的党章规定看,总书记的职责是总理全国党务。
此后,在百年中共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都实行书记制,主要负责人以“书记”称呼。
1934年六届五中全会,中央“书记处”首次成立。那时,全国各苏区发展到十几块,红军达30万人,党员达30万人,仅设总书记难以领导这样一个大党,中央书记处应运而生。此后,这一机构曾经在1966年8月停止工作,直至1980年恢复设立,目前是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的办事机构。
为何称“书记”?从目前的党史研究看,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是认为使用这一称谓是受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围绕共产主义组织负责人称呼进行了讨论,马克思主张称“书记”。在当时的欧洲,书记一职是指事务级、办事级勤务员。中共一大会议召开时,新生的中国共产党赞同马、恩主张,称党的负责人为书记,表明要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二是从中国当时的语言习惯出发。中共一大时,办理文书及缮写工作的人员被称为书记,是最小的官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文书、秘书。那时,初具雏形的中国共产党为了表示与旧社会决裂、为人民谋利益的决心,矢志决不当官僚、决不做欺压百姓的“官老爷”,所以选择最小的“书记”,来称呼党的各级领导乃至最高领导。
这两种观点或许各有渊源,但它们都表明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保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今年年初所言:“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
当时,习近平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他明确指出:在这一点上,年轻干部从一开始就要想清楚,而且要终身牢记。
从中共成立的1921年,到一百年后的2021年,中共对干部的要求和对自我的认知始终没有变——“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它们已然刻进中国共产党的基因。
站在新起点,百年大党这样的执政观,仍将延续。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