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讯 8月21日,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出炉,东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功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此次入选是继东莞商改两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和荣膺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后,再次获得国字号殊荣。
为进一步加快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大力培育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典型,以示范带发展、以创建促提升,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树立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标杆,经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批准,根据《关于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意见》,自2019年7月起,中央依法治国办部署开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第一批主要面向市、县政府,今后拟每两年开展一次,梯次推进。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区共有1847个市、县政府自愿申报。
8月21日,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命名名单出炉,包含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40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24个。东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项目经过省级初审、第三方评估、人民群众满意度测评、实地核查、公示等环节,从全国10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24个示范项目之一。
东莞商改特色鲜明 改革红利充分释放
东莞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也是商事制度改革的策源地。东莞商改于2012年5月在大朗开启试点,同年12月全市推开。八年来,东莞坚持以法治思维引领,坚持“放”和“管”两端系统设计,前端全国首创企业集群注册、住所信息申报、全程电子化+网上审批中心、“银政通”一体机等便利化措施,持续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全面提升企业开办经营便利度。后端运用社会共治理念,打造市场监管协同创新平台,推进智慧监管、协同监管、信用监管三大工程,构建“一平台三工程”市场监管体系。东莞在前端准入和后端监管统筹推进、双向发力的做法,使东莞成为全国商改机制设计最系统、机制迭代最迅速、机制闭环最完善的案例之一,成为全国商事制度改革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
东莞这座城市,既流淌着法治精神,又传承了改革基因。从试点先行到全国样本,东莞商事制度改革亮点纷呈,成为了诠释东莞城市精神的一个生动案例。一是起步早,2012年推开,比全国提早了近两年。八年来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两项突破,持续性强。二是主动承担10多项全国、全省试点任务,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具特色改革品牌,原创性强。三是坚持放管并重,放权的同时,配套推进“一平台三工程”,打造与“宽进”相适应的科学市场监管体系,系统性强。四是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小切口、跨领域、大纵深”原则,改革接地气,可复制性强。五是遵循“局部试点—总结经验—立规推广”的思路,每一项重大改革均有国家或者省的试点批复,整体规划改革措施并细化形成体系,为顶层设计贡献了来自基层的实践经验。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广东省商事登记条例》《广东省市场监管条例》等都体现了东莞商改的特殊贡献。
改革是最大动力,也是最大红利。八年来,东莞开办企业办事从10多个环节缩短为3个环节,最快1个工作日可以完成企业开办所有手续。东莞的市场主体从56万增长到128万,其中企业从15.1万增长到58万,全市市场主体连续8年保持10万户以上的增长,初次来莞创业者每年净增逾10万人,东莞成为名符其实的活力之城、创业之城,市场主体、企业数量均位列全省地级市第一。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9482.5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珠三角第一。东莞首次跻身“中国综合经济竞争力城市榜”前十强,外贸综合竞争力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三,政商关系健康指数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
惟改革者胜,惟创新者强。2016-2018年,东莞开办企业便利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三、地级市第一。2016、2018年,东莞先后两次因商事制度改革领域成效突出获国务院督查激励。2018年,“构建‘一平台三工程’科学市场监管体系”荣膺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2019年,一平台三工程”纳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供借鉴的11项改革举措。2020年8月,东莞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东莞商事制度改革再添国字号殊荣,商改与法治成为东莞的烙印和城市名片。
东莞商改受到了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多次聚焦报道。2018年11月,全国首个商事制度改革体验馆在位于东莞东城同沙的商事制度改革综合试验基地正式开馆,东莞致力以此打造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基地,让“东莞样本”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可推广。
前端改革原创不断 发展动能持续汇聚
改革在哪里,改革就在以人民为中心的行动里。为了管住“看得见的手”,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广大市场主体松绑解套,提升群众获得感,2012年,东莞率先试点“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两项试点经验均被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吸收。2014年3月,全国商改全面铺开,东莞在对接顶层制度设计的基础上,聚焦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问题,改革原创不断、持续升级,多项改革实现了全国首创。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针对一些创业者和新业态企业无固定办公场所的办照难题,东莞首创集群注册登记模式,允许托管公司以自己的住所地址,作为多个集群企业的住所登记,为其提供地址托管、商务秘书、创业培训等服务,集群企业无需租赁经营场所即可办理商事登记。为了解决住所证明“出具难”问题,东莞首创住所信息申报制,引入“信任在先”原则,允许一般行业的市场主体自行申报住所信息,无需其他住所证明文件就可办理营业执照,90%的新主体享受了登记便利。
改革要让绝大多数的市场主体得益。东莞首创“全程电子化+审批中心”登记改革,运用电子签名技术,通过智能推荐经营范围,点选“标准地址库”,为企业提供透明、高效、简便的行政服务,实现了办照零跑动,服务惠及90%的企业,业务量超过100万宗。首创“银政通”开办企业自助服务一体机,实现商事登记、税务办理、社保登记、公章刻制等多个流程的业务整合与服务优化,实现从单一的办事窗口服务场景到全程电子化网上服务,再到银行网点办理的第三类场景服务,为群众提供多种选择。目前,已在7家商业银行的167个网点部署应用,累计办理企业开办业务超过2万宗。实现企业档案网上查询,无需预约及窗口排队,在手机上即可查询企业登记档案。与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委托公证人协会等机构合作,探索港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东莞的全程电子化改革,贯穿了从企业设立前的咨询服务,到企业成立后的档案查询,从内资到港资,从使用收费服务的机构数字证书到人人可用的人脸识别电子签名,从单一商事登记到企业开办全流程,让“数据跑路”代替了“群众跑腿”,为广大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作为外向型经济发达和制造业集中的城市,东莞目前已有外资企业1.47万户。为进一步便捷外商投资,东莞积极争取成为全省首批“银政通”改革试点城市,港澳两地投资者在当地合作银行提交商事登记申请材料,委托银行代办商事登记,在东莞市内对应银行的网点即可领取具有金融服务功能的电子营业执照,实现商事登记的就地受理及远程办理。过去由于香港投资者在内地投资所需法律文书非常繁杂,不便申请人使用和有关部门审查,东莞积极与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委托公证人协会沟通协调,于2018年10月经司法部核准备案,在莞港两地正式启用简化版香港公证文书。目前,东莞市场监管、司法、商务、公安、法制、港澳事务、金融及人行等部门针对简化版公证文书已统一用证做法,实现单点突破、全面优化的改革效果。
后端监管系统设计 共建共治渐成体系
如果说商改的上半场是比谁放得宽,那么下半场就是比谁管得好。2017年以来,东莞在市场监管中引入现代社会治理理念,落实监管责任,彰显东莞力度,打造市场监管协同创新平台,推进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三大工程,有效解决了改革后市场主体大幅增长带来的监管力量不足,以及监管理念、手段、机制滞后于便利化改革步伐等突出问题,为商事制度改革后市场监管格局的重塑和市场体系的构建摸索了新的路径,提供了商事制度改革后续监管的“东莞方案”。
推进智慧监管工程。依托全市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的有力支撑,建设以网格化监管为基础、以智网系统为调度,以智网终端为应用,建立信息互通、统一调度、资源共享的基层综合监管新模式。2017年12月,商改后续监管正式融入“智网工程”,全市近万名网格员成为辅助市场监管的重要力量,承担核查市场主体住所信息、督促办理营业执照及经营许可、督促年报等6项职责。前端,网格员通过手机APP核查登记信息、先行处置轻微违法行为、发现上报违法线索。后端,推广应用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编制后置审批事项告知执行清单,明确经营范围规范用语和推送关键词,监管部门直接在系统接收处理网格员上报的问题线索,跟进市场主体后续监管,形成任务处理闭环。2018年以来,网格员累计完成核查任务83.3万户,发现上报违法线索26.5万条。各部门累计发证17.7万份,经营许可整体发证率超过六成。近万名网格管理员行走基层一线,在信息采集、问题发现、服务引导、线索上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日常监管格局。
推进信用监管工程。组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定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管理“两张清单”,覆盖41个部门520个涉企信息目录,自主开发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其微信端,将涉企信息整合归集记于同一企业名下,面向公众提供“一站式”信息查询、证明打印服务。开发东莞市“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工作系统,覆盖全市35个部门、4746名执法人员,探索推进企业信用分级差异化监管,实现双随机抽查全程流程化、痕迹化。市场监管牵头会各部门联合签署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工作备忘录,依托协同监管系统共享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息,在申领税票、银行账户交易等方面对其实施限制或禁入,累计共享经营异常名录信息24.8万条,“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局面逐步形成。
推进协同监管工程。与阿里巴巴、美团、京东等平台签订合作备忘录,开发市场监管投诉举报快速处置平台和投诉举报异常名录库,探索与电商平台政企共治有效模式。选取12家商协会开展共建共治试点工作,提升党建引领、协同治理、自律管理、信用管理、承接部门事项等“五大能力”,首创“两天无理由退定”《商品房认购书》(范本)、发布首个协会电梯行业成本指引、组建汽车行业专家消费调解站等亮点频出,形成了“一会一品牌”特色效应。2020年6月,成立全国首个市场监管共建共治联合体,组织发动涉及餐饮、食品、质量、标准、计量、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与市场监管领域密切相关的55家优秀商协会组建东莞市市场监管共建共治联合会,创新“联合会指导协会”工作方式,搭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促进商协会间互相协作、资源共享、经验互换,实现政府、协会、企业的多方共赢。
行百里者半九十,入选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东莞商改仍然在路上。东莞将贯彻落实中央、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智慧监管工程为突破口,不断深化“互联网+社会共治”实践,全面打造“一平台三工程”升级版,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多方共治机制,加快实现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为加快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贡献力量,为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再闯新路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东莞经验。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