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1310”具体部署|主题宣讲基层行东莞专场视频展播⑧

2023年08月28日 10:20 0人参与  0条评论

【编前语】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讲师团指导,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特别组织策划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主题宣讲基层行(东莞专场)活动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举办,活动邀请东莞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员,分享各自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故事,引导全市上下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切实担负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东莞使命。即日起,东莞广播电视台将分期刊发《“1310”具体部署主题宣讲基层行东莞专场视频展播》,第八期推出《邓珊珊:千万人共赴一个“文明之约”》,敬请关注!

IMG_2663_副本.jpg

宣讲员 邓珊珊
东莞市文明办副主任

今天,我们来听东莞市文明办副主任邓珊珊讲述东莞以文明之风塑文明之城,推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的故事。

全文如下:

千万人共赴一个“文明之约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跟大家聊聊与文明有关的话题。可能是因为长期从事文明建设工作,养成了一种职业病,就是当我看到听到想到一切积极美好的事物时,都会把它跟文明挂起钩来。比如今天这个主题宣讲会,我觉得就是大家共赴的一个“文明之约”。童博士介绍的大国重器、方博士介绍的前沿科技,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吴博士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的厚重之本;冯馆长谈的处处时时人人享有的书香,是城市文明的气质韵味;还有其他几位嘉宾所讲的,对文化的坚守、传承和创新,是中华文明的沉淀和绽放。

如何定义文明?

马克思认为,对于文明的理解,应当看作是一个反映人类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标示人类社会开化状态和进步状态的范畴。简单来说,文明代表进步。虽然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读到马克思这句话,但是,关于“文明代表进步”的认知,早就融入人们日常认可和践行的一套评价体系。这就是为什么“文明”二字,总是充满强大的感召力,成为人们的心之所向、行之所向。所以,总书记高度重视、反复强调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而两个文明相协调,成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如果我们将文明的概念,从时间维度转到空间维度,我们会看到“城市”,城市不仅是文明的产物,也是文明的载体和容器。今天,我们在城市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各种舒适体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中国城镇化率从1979年不到20%(19.96%)提高到2022年底的65.22%。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前提下,文明城市创建蓬勃发展。

如何理解文明城市创建?

概括而言,它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创举。再提炼就是八个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在各级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和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下,东莞已经连续五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多年来,通过持续深化创建工作,我们整治脏乱差,倡导文明新风,提升服务质量,营造法治环境,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打造了一大批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的主要街道、文化设施、公园广场、居民社区。我们不仅改造城市的“面子”,还改造城市的“里子”。背街小巷、农贸市场、老旧小区、物业小区,是不是干净整洁,是不是规范有序,是不是服务到位,是不是温暖友善,全部纳入文明创建常态督导。可以说,市民对美好生活几乎所有的现实期盼,都能够在创建工作体系中找到对应坐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市文明办开展文明行为立法工作的网络调查,短短10天,我们回收到4.6万份问卷,可见广大市民对文明工作关注之高、参与之切。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要求物的全面丰富也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文明城市创建也进一步适应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着力推进全域创建、全民享有的全面文明。具体到东莞,我们提出打造全域文明融合发展高地,推动千万人口共享文明成果,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为此,按照中央的部署,我们完成了“一上升”“一下沉”两项顶层设计的落地工作。“一上升”是将促进文明行为工作上升到法治层面,今年5月1日,《东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对接日常生活,从公共秩序、卫生、交通、居住、餐饮、医疗、旅游等场景切入,构建全面规范的社会交往规则,看似约束的背后,守护的是公正、平等、自由和尊重。“一下沉”是指一竿子到底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基层全覆盖,去年6月,我们就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的全覆盖,并结合东莞实际,大力实施“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和“出租屋文明共享计划”,大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之光照耀更广大群体,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市民,推动人民群众树立信仰、向上向善,有精神追求,有家国情怀,接受新发展理念并愿意身体力行,从而形成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社会意识形态。

当下,财政要过紧日子,群众要过好日子,怎么办?省委强调要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要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不是一小撮人的事,而是需要大多数人共同参与支持的事业。从这个角度看,也需要我们用精神文明的力量,在更广泛的人群中激发更强大的驱动力。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做的工作很多。

文明很大,它可以穿越千年岁月,跨越山川海洋;文明很小,它总是停驻在一言一行,迸发于瞬息之间。它是一种希望,是一种光芒,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去收获的美好和幸福。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赴中华现代文明之约。

谢谢大家!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    编辑:邓燕芬閸忔娊鏁拠宥忕窗主题 宣讲 东莞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最热评论
0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东莞阳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已显示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