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市科普专项资助项目的扶持下,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指导,东莞广播电视台、东莞市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出品的科普纪录片《自然之子》即将面世。
12月20日下午,《自然之子》科普纪录片审片会按期召开,东莞广播电视台《自然之子》摄制团队与东莞市环境科学学会、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商讨影片播映和推广事宜。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许雪恩、东莞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刘丹、东莞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庄大雪出席会议。
《自然之子》科普纪录片总时长约17分钟,讲述了8岁的“肥胆”昆虫少年李宇熙、44岁的“蝶痴”生物老师车高华和73岁的“守鸟”老顽童张鋈钊(渔夫)三位“自然发烧友”的真实故事,凝结了他们在大自然里探索、科考及成长“蜕变”的历程,展现了东莞老中青三代民间自然观察者在“绿美东莞”环境中与大自然的“超链接”。
▲《自然之子》先导片视频
制作主创
出品人:黎树根 庄大雪
监 制:赖昆鹏 刘 丹
制片人:何春辉 王卉玲
导 演:何安琪
编剧:何安琪 尹麗钧 欧阳婉雯
摄影:陈涌嘉 黄博 刘志斌
剪辑:黄博 尹麗钧 刘志斌
视觉:甘伟智 陈颖
科普审核专家:汤亮 江涛 严莹
指导单位
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
出品单位
东莞广播电视台
东莞市环境科学学会
东莞市科普专项资助项目
该部科普纪录片由东莞广播电视台《小小自然》科普视频原班摄制团队执导操刀,时隔两年,以自然界中的“人”为主题,打磨出《自然之子》焕新力作。
寻自然之迹,守自然之道,爱自然之魂。《自然之子》以严谨的态度、趣味性的表达手法为科普视频创作基调,令受众在深入浅出的故事中扩充其知识面并提升科学学习的兴趣。《自然之子》科普纪录片特邀自然科学领域专家汤亮、江涛、严莹(三蝶纪)担任影片科普审核专家,对影片中的昆虫及鸟类进行定科、定属、定种的鉴定标注。此外,纪录片以普通话语和东莞莞城白话为主,充分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区位特色,同时配以中英文双语字幕、拉丁文学名字幕,推动实现大范围、多层次受众群体的观影无障碍。
与会领导及嘉宾对影片表示肯定,同时围绕影片立意、科普角度、自然伦理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提供了建设性建议及针对性修改意见,并集中商讨了影片播映和推广事宜,为影片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
东莞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庄大雪观影后表示:“从这部科普纪录片中我们能学习到很多自然生物的知识,包括生物学名,非常严谨,同时也能洞见绿美东莞的良好生态环境。”她表示影片的故事能激发不同年龄层人士对于自然的探索与兴趣,培养其科学素养,也能助力科技人才的培养。
《自然之子》科普纪录片得到了指导单位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认可,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许雪恩谈道:“我觉得很欣喜很感动,期待更多的市民群众可以看到这部影片,从而提高保持自然生态的意识和能力,为绿美东莞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里,我也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科普作品创作,让市民群众有更多的渠道、更丰富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生活品质。”
据悉,市科协每年通过市财政科普专项资金,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村(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今年获得立项的科普项目有130项,涵盖了科技创新知识普及、中小学科学教育、职业技能提升、健康科普、自然教育等多个领域,对象覆盖青少年、村(社区)居民、产业工人、老人年、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个重点人群。2024年以来,市科协利用科普专项资金举办了首届东莞城市科学节、科普讲师团进基层系列活动,支持项目单位走进学校、企业、社区开展上百场公益科普活动,受到市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氛围。
《自然之子》科普纪录片将于12月23、25、27日在东莞新闻综合频道21:35进行首轮电视展播,后续将在线上网络平台、线下放映和科普互动讲座分享中广泛传播。
(记者 尹麗钧 刘志斌)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