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今天起,这部“自然”含量极高的科普纪录片登陆东莞广电台全媒体平台

2024年12月23日 16:36 0人参与  0条评论

当你了解你在哪,才能知道你是谁。

当你感受到光、能量和敬畏的时候,那是一种自然的幸福感。

一部“自然维生素”含量极高的科普纪录片今天(12月23日)起在东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传播

上映时间

《自然之子》科普纪录片将于2024年12月23日、25日、27日在东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21:35进行首轮电视展播,同时充分利用东莞广播电视矩阵,如广播、电视、东莞阳光网、知东莞app等全媒体传播手段,大范围地引导大众从多个维度探讨与自然科学相关的科普核心话题。

影片亮点

·东莞三代人纯粹又爆笑的自然探索故事

·17分钟影片涵盖近60种由学界专家鉴定的鸟类和昆虫

·清晨和夜晚,夏季和冬季,东莞各大森林公园、海边、稻田都有不同的生态美景

·自然之迹,守自然之道,爱自然之魂。

微信图片_20241223112655.jpg

微信图片_20241223112702.jpg微信图片_20241223112706.jpg

微信图片_20241223112709.jpg

在东莞市科普专项资助扶持下,由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东莞广播电视台、东莞市环境科学学会联合打造的科普纪录片《自然之子》即将面世。这部17分钟的影片讲述了在东莞“肥胆”昆虫少年李宇熙、“蝶痴”生物老师车高华、“守鸟”老顽童张鋈钊(渔夫)三位“自然发烧友”的自然探索故事。影片以他们的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加以科学的剖析,将东莞“老中青”三代人在自然里的探索、科考、成长“蜕变”的故事讲给你听,展现民间自然观察者在“绿美东莞”环境中与大自然的“超链接”、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以及如何克服在探索自然科学时遇到的种种困难……

该部科普纪录片由东莞广播电视台《小小自然》科普视频原班摄制团队执导操刀,历时两年,以自然界中的“人”为主题,打磨出《自然之子》焕新力作。

作品一贯以趣味性的表达手法展现事物背后的科学道理为创作基调,同时强调以严谨的态度做科普视频,令受众在故事中扩充其知识面并提高科学学习的兴趣。《自然之子》科普微电影特邀自然科学领域专家汤亮、江涛、严莹为科普审核专家。在影片中你能看到鉴定标注学名的昆虫及鸟类有近60个物种,其中定属定种47种。《自然之子》科普微电影以普通话和东莞莞城白话为主,充分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区位特色,影片同时配以中英文双语字幕、拉丁文学名字幕,实现大范围、多层次受众群体的观影无障碍。

《自然之子》科普微电影讲述了8岁的“肥胆”昆虫少年李宇熙、44岁的“蝶痴”生物老师车高华和73岁的“守鸟”老顽童张鋈钊(渔夫)三位“自然发烧友”,探索自然的有趣故事。

微信图片_20241223135956.jpg

“虫虫每天活着和长大都是我最幸福的事情。”

和刷手机相比,每周末刷山刷虫不香吗?“肥胆”昆虫少年李宇熙并不怕虫,喜欢做自然观察,并在家里养起了各式各样的昆虫,最多时达到100多只。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自然观”与人生的兴趣支点。

“他到了大自然里,眼里是放着光的!”在儿子的带动下,熙仔妈妈从害怕到理解,与孩子一同积极探索自然。

微信图片_20241223140013.jpg

“我没有想到三年级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孩子”“他非常懂得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我有宇熙这个学生,感觉很骄傲”……在同学老师看来,熙仔有着一个“未曾爆发”的“自然小宇宙”,他汲取了非常多自然智慧,帮助同学们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给予了一份素质教育的惊喜与反思。

微信图片_20241223140151.jpg

为了热爱,付出寻常同龄人达不到的时间、精力的熙仔,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托举”他们的老师,车高华便是其中一位“大神”。有人对“贩卖自然生灵能发家致富”提出了疑问,而他的答复是:“你掌握了大自然的奥秘,其实已经发家致‘富’。”

微信图片_20241223140155.jpg

作为一名中学生物老师,他经常跳出课本,带着学生去野外“学生物”,热衷带领学生用“虫眼”体会自然科学的魅力,让他们到自然里感受大自然的风、光、雨水,习得生物科学。这种生态式教育方法“圈粉”无数,课余时间他还组织近百场生态科普公益活动,让千万孩子“翻开”大自然这本百科全书。

“拍野生动物,不仅要学会‘隐身术’,还要学会走静步。”痴迷于生物教学工作的车高华还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蝶痴”。他专注于生物多样性研究,花了四五年的时间走遍了东莞各大森林公园,拍摄超百种蝴蝶影像,初步记录蝴蝶10科166属,目前他正在整理编排东莞蝴蝶的分类系统,期望如同渔夫老师出版鸟鉴一样,能早日出版东莞蝴蝶系统化图鉴。

微信图片_20241223140159.jpg

在渔夫的镜头里,总能捕捉到各种色彩绚丽、悠然自得的鸟儿。发现美,爱上美,保护美,这何尝不是进入科学学习最浪漫的方式?

像渔夫垂钓鱼儿一样守候鸟儿、希冀唤起人们保护美丽生灵之心,张鋈钊给自己取名为“渔夫”。张鋈钊是一名退休人士,但他退休后拍鸟时光却如同上班一样规律,每天清晨起来,吃过早餐便开车去观鸟、拍鸟。“上瘾了,哪天不去拍,就好像错过了跟鸟儿的约会。”如此痴迷程度,渔夫的友人赠予他“鸟人”的外号。

微信图片_20241223140207.jpg

退休拍鸟14年,渔夫将250多种野生鸟儿收入镜头,2020年,他与东莞图书馆出版了《青山添彩带,百鸟尽飞来——东莞野生鸟类摄影作品集》并开办展览,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然而,鸟类摄影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想要拍出精彩的鸟类作品,就要去学习、了解鸟儿的生活习性和规律,熟悉当地的地理、气候与植被状况。不止于此,户外鸟类摄影通常需要肩扛二三十公斤的摄影设备,每天在户外不间断行走至少2小时,还要学习使用电子设备、导航及图片处理等新型工具,这对于迈入花甲之年的渔夫而言是快乐的,幸福的,“其实是很辛苦的,但是我会不记得辛苦。”

微信图片_20241223140203.jpg

近几年,渔夫到了补牙的年纪,他有时会觉得自己“败家”,会权衡“要先买摄影设备还是先补牙?”,偶尔会提起“我能不能拍到八十岁呢?”但他的愿望依然非常坚定,“我拍鸟第一要义是清晰,我希望基于自己近年来的能力提升,再出一本东莞最新的鸟鉴,送给学校,送给小学生。”

没有少年的义愤填膺,没有老年的与世无争,“自然之子”们有的,是他们在自然观察中从容淡定的心境与内心赤子般的热忱与追求。

出品人:黎树根 庄大雪

监 制:赖昆鹏 刘丹

制片人:何春辉 王卉玲

导 演:何安琪

编剧:何安琪 尹麗钧 欧阳婉雯

摄影:陈涌嘉 黄博 刘志斌 

剪辑:黄博 尹麗钧 刘志斌 

视觉:甘伟智 陈颖

科普审核专家:汤亮 江涛 严莹

指导单位: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

出品单位:东莞广播电视台 东莞市环境科学学会

东莞市科普专项资助活动

【延伸阅读】学术顾问介绍

汤亮

微信图片_20241223112728.jpg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动物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上海昆虫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为昆虫分类学,主要研究鞘翅目隐翅甲科和觅葬甲科昆虫,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69篇,其中SCI杂志论文51篇,正式发表甲虫新种169种,野外考察过约30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数十个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野外昆虫调查经验,长期从事动物科普和青少年自然教育工作,编著有《采昆虫,做标本》(2019年)等书籍,与本实验室老师共同编著的《多彩的昆虫世界》一书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科普类最高奖项)。

江涛

微信图片_20241223112732.png

广州市第四中学生物高级教师,广州市第四批中小学骨干教师,2016年广州市十佳科普使者,2019年广州市基层科普先进工作者,荔湾区科普讲师团讲师,200场自然观察公益活动导赏员。

参与组织广佛肇、荔湾区观鸟夏令营和竞赛活动。2024年主编出版《广州野外观鸟手册》。

严莹

华东师范大学动物学硕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学探险学会专家报告团成员,科普中国专家

长期供稿于各类杂志、报刊和网络媒体,发表科普文章、书评及摄影作品数百篇。曾被多个科普单位与环保机构特聘为讲师提供昆虫课程培训。

微信图片_20241223112723.jpg

著有科普书籍《酷虫成长记》《常见海滨动物识别手册》,编著《大鹏自然博物馆》《华侨城湿地知多少》《红树林里的自然课》《深圳湾自然学校》等自然教材。

(记者 何安琪)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    编辑:黄佩玲关键词: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