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2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有序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中高考工作。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细致入微的教育安排,回应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等话语暖心又给力,直抵人心。而“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等安排,表明国家推动教育公平不仅是量上的布局,更追求有质量的公平,让更多学校成为优质教育资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把教育公平放在重要位置,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既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更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题中之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举。推动教育公平、补齐教育短板,根本在于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切实改善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是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2013年,国家正式启动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经过不懈努力,到2019年,全国已有2767个县(市、区)通过国家认定,占比95.32%。有23个省份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这样的成果实在来之不易。
推动有质量的教育公平,仍需攻坚克难。义务教育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任务之一,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的成效、全面小康的成色。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向教育公平迈出了一步,来之不易,但不是终点,需要进一步巩固提高,防止出现反弹。要看到,尚未实现均衡发展的县,主要分布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基础差、保障弱,要啃掉剩余的“硬骨头”,仍需将政府履责作为关键,有效压实责任,统筹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兵力,着力实现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加快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集中火力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歼灭战”。让贫困地区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获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攻坚克难,要在教师能力培养上下功夫。教育不均衡,归根到底是教学水平,尤其是师资配备上的不均衡。要看到,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等因素影响,加之贫困地区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当前,乡村教师队伍仍存在着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要多措并举,定向施策,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培养补充,着力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质,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乡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贫困乡村学校任教,努力解决贫困地区教师短缺问题。
攻坚克难,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教育公平,既是一种价值追求,也具有重大现实力量。公平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撑。尤其是我国处在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关键阶段,亟须大量人才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逼近我国新增劳动力的50%,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社会难题。但同时,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匮乏,企业用工荒不断蔓延。与此相伴,职业教育经历了相对的低谷,初中毕业生中读职业高中的人数呈下降趋势。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需要把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纳入重要日程,采取综合改革措施,增强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校正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偏向,为教育公平寻求新的生长点,让更多人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
以攻坚克难来推动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要用真招、做实功、见真情、求实效。要以新的作为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惠及每一个孩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基础保证。(久泰平)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