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
推进大气污染物减排
2021年,空气质量要全面稳定达标,PM2.5浓度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以内,臭氧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我市将加大结构减排力度,完善“散乱污”企业长效监管机制,力争2021年煤炭消费量压减150万吨,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剩余11台燃煤锅炉、36台燃生物质工业锅炉淘汰,对柴油车排气、燃油开展同步检测,全年检测不少于3000辆次,建立完善非道路移动机械闭环管理机制,全年开展检测抽查不少于600台。同时,规范面源污染治理,完成全市新型全密闭泥头车的更新换代工作,优化路面湿法清扫、洒水保洁工作,加强工地扬尘控制规范化管理,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工地全面安装扬尘在线监控及智能AI视频设备。并对国控站点周边1、3、5公里范围内污染源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巩固整治成果。对站点周边500米内通过实施工程减排治理,减少近距离污染对站点的影响,对站点附近车流量大的主干道路个别路段建设喷雾降尘等工程。
土壤
全面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将维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我市将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年底前完成全市点位采样分析,基本摸清全市土壤环境本底状况,修订实施《东莞市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土壤环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深化举措,进一步提升地块安全利用水平。持续开展全市地下水调查评估、污染分区防治等工作,推动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固废
我市将建设“无废城市”
在固废污染防治方面,2021年,全市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均达到99%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加快补齐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短板,全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达到60万吨/年。
我市将成立市“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按“无废城市”的标准和要求,大力构建东莞市固体废物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完善固废管理政策措施,加快补齐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短板,有序推进生活污泥、危废填埋场和医疗废物处理中心技改扩容等项目建设,实现2021全市危废处理能力基本满足我市处置需求。同时,加强一般工业固废规范化管理,出台具体工作指引,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整治工作,构建从产生、贮存、转运到利用和处置全链条、全过程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