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镇街文化巡礼①|石龙

2023年01月09日 15:31 0人参与  0条评论

【编前语】文化是城市的根基和灵魂。近五年来,东莞各镇街(园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文旅体育事业创新发展,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即日起,东莞广播电视台推出“文化强市•镇街文化巡礼”系列报道,围绕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潮流文化等方面,系统梳理全市各镇街(园区)过去五年文化工作亮点和主要成效。首篇,我们来到石龙镇。

清末民初以来,石龙镇是广东省著名商埠,与广州、佛山、陈村一起被誉为广东“四大名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今,历史街区文化、红色文化、体育文化等在石龙镇大放异彩,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为“精致石龙、魅力名镇”建设增添了亮色。

4.jpg

“来到石龙,大家一定要到中山路看一看。因为这里可以看到很多石龙特有的东西。”想要真正了解石龙的文化,一定要听听石龙本地人的建议。杜植亮是东莞本土画家、雕刻家,也是土生土长的石龙人,对石龙的各种文化元素都能娓娓道来。

3.jpg

位于石龙镇老城区的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是石龙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街区现存历史建筑50多栋,文物建筑8间。其中,最富特色的当属中山路骑楼街,长达1435米,两旁都是岭南特色骑楼建筑。这些建筑保存完好,规模宏大,构造精美,是石龙镇民国以来商贸发展历史的见证。

骑楼和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让石龙变得更具有辨识度。”市民万绮雯告诉记者,保留完好的中山路骑楼街让她感到非常自豪,保护历史建筑,保存历史记忆,会让石龙充满温度和人情味。万绮雯表示,作为石龙人,希望能够多了解一些骑楼建筑的相关知识。

2.jpg

石龙镇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跟随着杜植亮的脚步,我们一起走进石龙中山公园。沿途可以看到凯旋门、莫公璧纪念碑、李文甫纪念亭等等。

凯旋门始建于1945年,2003年重修。1945年8月15日,日本军国主义宣告无条件投降,中国军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时驻石龙的五十四军三十六师在接受日军缴械投降后,顺应石龙民意,修建此门作纪念。凯旋门正是象征了中国军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也让后世子孙了解和平得来不易,勿忘历史。

李文甫纪念亭始建于1924年,2003年重修成现状,是为纪念石龙籍黄花岗起义烈士李文甫而建的纪念亭。1910年,李文甫参加广州新军起义,翌年在广州黄花岗之役中,被捕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东莞人。

7.jpg

离开李文甫纪念亭,走进一座古朴的建筑,杜植亮介绍说:“这是石龙东征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东莞市唯一的一间东征博物馆。”

中山公园.jpg

6.jpg

石龙东征博物馆位于石龙镇老城区中山公园内,由拥有80年历史的原中山纪念堂改造、重修而成。2021年,共有20多万人次参观石龙东征博物馆,游客在重温革命史迹中,承续奋斗之志。

未命名_副本.jpg

石龙镇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据统计,有10位新中国军事家,150多位参加东征和50多位参加“三大起义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到过石龙。石龙镇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丁利民介绍,“我们拟将东征博物馆升级成为‘省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近期,我们正对党员在东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正在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并将在东征博物馆内作专区展陈。”

1.jpg

“石龙举重运动有着光荣的历史,是世界举重史册上不可缺少的一页,更是中国举重运动的一座丰碑。”石龙体育人陈苏媚与杜植亮也是“老友记”,说起石龙的举重文化两人侃侃而谈。

mark_1646897864875856.png

截至目前,石龙人打破举重世界纪录有19人次,获世界冠军29人次。2019年3月,石龙镇启动了“中国举重博物馆”的建设,计划2023年正式开馆运营。中国举重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唯一的国家级举重项目专题博物馆,同时也是东莞首个国家级体育主题博物馆。

“这是全国唯一一个单项主题的博物馆,也把它变成为我们中国举重人的家园,将全中国的举重精神凝聚在这里,再去弘扬它。”陈苏媚说。

滨湾新天地足球场.JPG

石龙文化的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业态,以体育文化为核心的新商业模式成为当下石龙人体验文化生活的“新宠”。有投资人就看中了石龙的体育文化氛围,将旧的游泳、足球等场馆升级改造,成为当下年轻人的创业基地,在加强运动的同时,传承石龙文化。

“这里改造得很好,政府很重视,让市民有休闲的活动空间。”市民徐先生说:“现在石龙的文化传承非常好,我们还有很多非遗可以让其他人去了解。作为一个石龙人,我感到非常自豪,对未来也充满信心。”

1.jpg

(记者 曹雪皎)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    编辑:邓燕芬关键词:文化;石龙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0人参与 0条评论

网友跟贴

查看更多跟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