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文化是城市的根基和灵魂。近五年来,东莞各镇街(园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文旅体育事业创新发展,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东莞广播电视台推出“文化强市•镇街文化巡礼”系列报道,围绕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潮流文化等方面,系统梳理全市各镇街(园区)过去五年文化工作亮点和主要成效。
常平,东莞十大强镇之一,地处广深经济走廊黄金地段,广深铁路和莞惠城际铁路在此交汇,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近年来,常平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打造高品质的东莞东部中心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目前,常平镇已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完成全镇村(社区)文化支馆的建设与授牌。
改善人居环境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走进漱旧村,记者被五彩斑斓的墙绘吸引住了,村党委书记陈灿良边走边介绍村里一砖一瓦的改造。2021年漱旧村“美丽家园”示范点建设了以山水、花鸟等彩绘作为墙面修饰,再搭配绿植庭院点缀的“家院美”共五个美丽家园主题区。另外,破旧的老人活动中心被修缮一新,摇身一变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在漱旧村美丽家园建设中,常平镇妇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文明建设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带动家庭成员共同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弘扬好家风,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
居民们对改造后的漱旧村赞不绝口,还有不少游客周末慕名前来游玩。游客曹小姐告诉记者:“在这待了有十年了,之前这里的房子都是比较旧,画上了这些图后,感觉焕然一新,房子都变得高档,带小孩子来也有玩的地方了。”
从杂乱无章到网红村庄,漱旧村的变化是常平镇人居环境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常平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攻坚行动,推动村组对“短板”问题进行全面排查、立行立改,在全镇掀起环境整治的新高潮。同时,农村人居环境实现质的提升,不仅优化了招商引资环境,夯实了村庄更新活化基础,还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延续红色教育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平镇桥梓村是周敦颐后裔的聚居地,保存有岭南风格的古建筑宗祠、家祠、书室。历史文化悠久,是一个集红色文化、历史人文风情、古村落的乡村旅游集聚区。
在桥梓村史馆内,结合现代风格与实用性进行改造的玻璃钢架结构建筑,保护着福祉公祠原址。村史馆一层展示了桥梓村周敦颐文化、村落发展沿革、红色文化;二层展示农耕文化器物等十类文物,再现旧时岭南地区村民的生活方式。三层的休闲空间,可以让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休憩、交流。
桥梓村党委书记周建安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以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为依托,常平镇村两级共投入了3600多万元,完成了中共东莞县委旧址陈列馆、爱莲湖、文昌阁等景点建设,形成了中共东莞县委旧址、爱莲湖景区为核心的爱莲文化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点,继承并发展周敦颐的爱莲文化,塑造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教育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我们也取得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两个奖项,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也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
除了桥梓村的红色血脉延续,2020年,常平镇委镇政府挖掘活化红色资源,对横江厦村的伟人故居也进行了翻修升级,目前李任之故居成了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有大批党员干部群众前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在横江厦村内,被列入为第三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旱木龙,也通过创新宣传、合作培育传人等方式,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资料图
发展特色文旅 带动特色文旅迈上新台阶
东莞隐贤山庄景区占地500多亩, 是一个集家庭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也是东莞目前最大的欢乐体验乐园,2017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资料图
近年来,隐贤山庄通过开设东莞文化名家黄泽森美术工作室荷花馆、茶马古道,形成融合展览、收藏、研究、教育、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文旅产品。同时,引进华夏春秋文化长廊、由知名大型演艺编导詹耀南打造《蝶影》水舞灯光秀,启动景区夜游经济,逐渐形成隐贤山庄独特的文创品牌,成为湾区网红打卡点,为东莞争创国家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贡献了常平力量。
据统计,2021年,该景区共接待游客超108.8万人次,同比增长12%,经营收入7820万元,同比增长50%,是湾区旅游热点目的地之一。
常平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主任李旭明介绍,“下来,常平镇计划依托餐饮名镇的优势,打造‘特色餐饮+旅游’新形式,进一步推进文旅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助推文化振兴,也为常平镇全力打造高品质的东莞东部中心注入更多文化内涵。”
(记者 贺雨佳)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