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东莞广播电视台联手全市各镇街(园区),推出融媒体大型特别节目《跨越》,通过直播现场的视角、鲜活生动的案例、催人奋进的数据,全景展现五年来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和创新发展新活力。12月5日,节目组带大家走进滨海片区。
现在,大家就一起来看看,东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大型特别节目“喜迎党代会 迈向新征程”《跨越》第四期:
聚焦滨海片区,打造滨海产业集群,聚集创新发展活力。
根据东莞片区划分,滨海片区主要包括长安、虎门、厚街、沙田等镇街,本期特别节目通过记者现场连线的方式,进行沉浸体验式报道,展现五年来滨海片区镇街在经济产业发展、城市品质提升、文化惠民等方面的特色亮点。
为了抓住东莞“三区”叠加难得的发展机遇,东莞滨海片区各镇街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长安也始终坚持制造业立镇,如今产业发展动力强劲,电子信息、五金模具特色产业优势更加明显。
在长安镇沙头社区的小天才生产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可以看到4栋厂房、宿舍拔地而起,整个生产中心主体建设已经完工,预计今年12月中旬正式搬迁入驻,2022年春节前正式投产。
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监 罗明主:小天才生产中心用地面积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总投资6.2亿元,将主要用于生产电话手表、家教机等产品。建成后,预计年产电话手表800万台、家教机300万台,年产值达45亿元。
今年以来,长安镇加强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抓好投资进度监测,扎实推进项目高效、有序建设。据不完全统计,长安今年仅重大项目投资就已超过28亿元。而这一大批重点项目已初具雏形,加速了龙头企业总部要素的回归,千亿级电子信息和百亿级五金模具产业集群发展更趋成熟,优质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量质俱优,组成既“明月当空”又“繁星峥嵘”的产业梯队和发展格局。
茅洲河既是东莞和深圳的界河,也是长安的“母亲河”。近年来,长安把治水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举全镇之力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如今的茅洲河已经是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接下来,长安将以茅洲河综合治理为切入点,以绿道之城建设为主牵引,全方位推进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环境提升,建成茅洲河11.9公里碧道和沿岸9个主题景观公园,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魅力之城,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长安镇居民:我家就在附近,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16年了。以前茅洲河的水很脏很臭,现在茅洲河的水干净了很多,而且还做了一个漂亮的步道,另外周围有很多花花草草,环境干净漂亮了很多,人住在这里也舒服多了。
为了更好地提升城市品质,增强民生福祉,长安镇还围绕“山河湖海”的城市特点,结合长安的莲花山、茅洲河等特色来构思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让长安人民享受到了高品质的文化艺术熏陶,成为了群众家门口的精神文化“充电站”。此外,长安还有3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及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形成纵向贯通中心、站、点,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实实在在地提升了长安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众所周知,虎门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多年来始终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齐头发展。在时代大潮中,虎门已奋力晋升人口超100万、地区生产总值近650亿元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格局,并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中国服装服饰名城,经济发展势头很强劲。
2019年,虎门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携手,共建“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先行区”。如今,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与虎门镇政府共同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纺织面料馆虎门分馆,在这里收集的面料样品超10万件,信息超过50万条。
虎门服装服饰产业管理委员会主任 谭志强:东莞是中国时尚产业的制造大市,而虎门则是东莞时尚产业的核心制造区。未来几年,我们会充分把握好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优势和机遇,同时以虎门和中纺联联手共建世界级纺织集群先行区为契机,推动虎门服装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时尚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方面转变,力争在5年内把虎门服装服饰产业产值打造成超千亿元的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提起虎门,大家一定会想到虎门高铁站。据了解,该站自2011年建成通车以来,作为广深港线主要车站,日均客流量约5万人次。
为提升虎门高铁站的整体形象,去年8月底,虎门高铁站TOD核心区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动工建设。该项目面积约560亩,其中经营性用地约298亩。总投资240亿元,建筑面积约135万㎡,其中配建工程投资约23.15亿,包含虎门高铁站站房改扩建工程、市政配套工程、交通换乘中心工程、市政道路工程等四个子项。整个项目建设周期为2020年-2027年,其中配建部分将力争于2022年年底前完成。
保利时区项目营销经理 彭耀昌:通过TOD的联通,可以缩短城市间的通勤时间,打造无界的大湾区城市生活圈。虎门高铁站改扩建工程也是全国唯一一座在运营的改扩建项目,未来也将打造成东莞新地标、湾区新门户,比肩广州南、深圳北、香港西九龙,成为大湾区第四大TOD经济综合体。
建筑,是一个民族凝固的历史,是城市记忆中的文化符号。在虎门镇的白沙村,有一座仿龟形而建的古村堡,历经百年风雨,带着历史岁月的见证,默默诉说着古建筑的历史和智慧,她就是逆水流龟村堡。
据《东莞市志》记载,逆水流龟村堡建于明朝崇祯年间,亦村亦堡,由当时官至太仆寺少卿的进士、虎门白沙人郑瑜所建,1993年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全村呈正方形聚落,坐东北面向西南,宽83 米、深83 米,占地6889 平方米。村堡布局取形于龟,逆水而上,因此得名“逆水流龟”。
虎门镇逆水流龟村堡义务讲解员 夏贵青:这个村堡有一条古老的水渠,古水渠排水系统设计科学,采用明渠与暗渠相结合,水位长年不涨不降,保持1.3米左右,所以村堡内从没发生过水灾。
几百年间,逆水流龟村堡不涝不旱,连德国、日本建筑专家也专门前来详细考察,并对370多年前古渠的科学设计赞叹不绝。
据了解,虎门镇第十六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五年,将重点部署“筑基”“塑城”“强核”“提质”“惠民”五大行动,主动对接、深度融合滨海湾新区建设,以新区牵引和推动虎门全局发展。
作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的一颗“明珠”,沙田镇重点发展临港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全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如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近五年来,沙田镇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发展机遇,紧紧围绕临港现代产业发展方向,引进唯美、思贝克等50多宗优质项目落户,投资总额超2500亿元。GDP总量从118亿元增至209亿元,五年增长近1.8倍,连续多年实现经济增速排名全市镇街第一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排名由五年前的百名开外,跃升至第53位,展现出“沙田速度”。
在沙田镇立沙岛精细化工园区的东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2月疫情期间,用了不到10天的时间,完成口罩核心原材料熔喷布专用料的研发,为疫情防控物资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
东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汉初:我们企业一期工程年产60万吨聚丙烯,日产1700吨,按照1吨聚丙烯可以生产25万只口罩来算,我们一天的产能就可以用来生产4亿多只口罩。我们做了一个统计,整个华南用于生产防疫物资的原材料超过40%是由我们供应的。
据了解,沙田镇将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精细化工园区、打造泥洲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南部环保临港产业集聚区和打造东莞支撑国内外双循环的重要平台的“三区一平台”,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发挥引擎级、龙头型企业带动作用,推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效,加快建设魅力湾区、创新港城。
除了经济实力,沙田的文化软实力也值得一提。
“舟楫为家、捕鱼为业、退潮而歌”,在世代传唱中,咸水歌反映了疍家人的劳动生活、思想感情,表现疍家人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情趣、生活的愿望以及审美观念,从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特色。作为疍家文化的代表与精华,咸水歌又被称作疍歌、艇歌、蛮歌等。据《东莞市志》记载,沙田咸水歌包含着东莞疍家文化最原始、最独特的韵味。
为了更好保护现有的文化遗产,沙田镇政府积极组织将技艺传授给青少年,让婉转悠扬的咸水歌在新时代重新绽放新芽。
沙田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周振国:一开始的时候,小朋友是不了解咸水歌的文化,但是我们做好传承和保护工作之后,小朋友就慢慢去学会,去了解,就算外地不了解白话的小朋友,慢慢去接触就学会咸水歌了。
接下来,沙田镇将以文化艺术中心为载体,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城市品质提升计划,坚持以文化滋养城市生活,以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以文化凝聚城市力量以及以文化塑造城市形象,深入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擦亮沙田疍家文化,莞草文化,龙舟文化三大文化品牌,讲好沙田故事,为东莞扩大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村建设,加快品质文化制度建设,贡献沙田力量。
与东莞中心区毗邻的厚街,同样也是滨海片区的主要成员之一。五年来,厚街着力稳增长、促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动能转换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建成省市两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5个,新增“中国家具展览贸易之都”“中国产业会展示范区”等国字号城市名片。
“敢为天下先,小镇办大展”。位于厚街镇的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建有6个标准化的展馆,室内可展览面积13.21万㎡,是广东三大会展基地之一。
据了解,厚街的会展业起步于1999年,并一直坚持 “产地办展”的理念,倾力打造“华南工业展览之都”。历经20多年的发展,如今,厚街每年都要举办加博会、智博会、名家具展、广印展等30多个海内外知名的展会,每年超过百万人次的专业观众前来洽谈贸易,形成了鲜明区域特色的会展经济。
既然要举办大型展会,那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今年,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公布了2021年度广东省“十大最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和“十大最美农村路”名单,S256省道厚街段名列其中,获评为广东“十大最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
据了解,S256省道是厚街镇的一条纵向交通大动脉,厚街段北到赤岭社区,南接白濠社区,长约14.7公里,横穿厚街镇中心。这条路也被称为“莞太路”,始建于1930年,是东莞最早建设的公路线路之一。在不少东莞人心里,莞太路也见证着东莞这座城市的发展发展变迁。
其实,“最美省道”不仅美在外表,更是美在内涵。这也是厚街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标准管理,不断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城市品质品位,努力塑造城市发展新形象的不懈努力。
奋进新征程,再创新业绩。围绕着打造“产业重镇、会展新城”的定位,厚街明确表示,今后五年,将着力推动产业“立新柱”,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推动穗深城际轨道TOD片区新展馆建设,高起点统筹展览中心周边约8.2平方公里区域,全力打造东莞国际会展新城,努力将厚街建设成为立足东莞、面向湾区、辐射全国全球的“大湾区制造业展览中心”。
滨海片区各镇街可以说是东莞经济发展的重镇,如虎门的服装、厚街的家具、长安的电子、沙田石化等。不过说到滨海片区,我们不得不说到滨海湾新区。滨海湾新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连接南沙前海、邻近港澳,规划总面积84.1平方公里,具备坚实的经济腹地支撑,拥有海陆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提出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于是,东莞将滨海湾新区作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桥头堡,提出把滨海湾新区打造为改革开放新高地、东莞“未来城市”形象的标杆地区。
当前,滨海湾新区坚持高标准规划,构建“一廊两轴三板块”总体空间布局:
“一廊”:滨海湾拥有得天独厚的40多公里滨海景观活力长廊,可串联起新区的标志性景观与建筑,重塑东莞活力滨海之城形象。
“两轴”:南北走向的城市中轴线,联接东莞中心城区,集中展示新区生态特色、人文活力和城市气质,构建东莞城市新中心;东西走向的城市发展功能轴,串联三大板块,集聚金融、商务、科技、文化等高端服务业,形成新区总部走廊。
“三板块”:交椅湾板块,重点吸引科技型独角兽企业集中设立研发总部,打造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相关新兴产业为核心、以总部经济、科技研发等高端功能为引领的“产业之芯”;威远岛板块,广泛应用5G技术,谋划建设智慧科技城、湾区大学、大学科技城等,打造1840纪念公园,建成大湾区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展示未来城市形象的智慧新城;沙角半岛板块,将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态智慧宜居的都市核心区。
开启新征程,迈向新时代!
回顾过去成绩,我们收获满满;
展望未来发展,我们豪情满怀。
在东莞即将迈入“双万”城市发展的新起点上,期待滨海片区紧抓“三区”叠加发展机遇,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点亮转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