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追梦“双万”新起点,擘画发展新蓝图。目前,东莞已经迈上“双万”发展新阶段,吹响高质量发展的新号角。从今天起,东莞广播电视台《东莞新闻》栏目推出《“双万”新起点 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报道,围绕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人才建设、民生事业、文化体育事业、交通发展等主题,展现东莞近年来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以及2022年工作目标。
近年来,“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持续完善,人才聚集新高地日渐成型。立足“双万”新起点,以制造业为安身之本的东莞正借助科技竞争力跑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2021年9月,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特产”月壤抵达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获得0.85克月壤,为日后开展月壤物性及综合利用系列研究,探索发现新能源、新材料,解决一大批“卡脖子”问题提供关键物质基础。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空间材料团队负责人张博:“将来它会带动一大批先进的技术,尤其是我们现在关注的3D打印技术,我们可以做模拟月壤,然后进行相关技术的储备,如果将来真正可以用在探月的过程当中,就好像我们在月球上盖房子,就要用到我们的技术,这个技术的前景和潜在的应用价值也是非常明显的。”
科研实力获得高度认可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布局了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实现了“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两条腿走路,成为东莞开展基础研究的领头羊。截至目前,实验室共引进创新样板工厂团队25个,注册成立38家产业化公司,注册资本超过3亿元。
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为缩影,近年来东莞的科创格局多点开花。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从“地方队”跃升为“国家队”的东莞,至今已集聚超过50名院士、68名国家级人才、3万名高层次人才参与科学城建设,高水平大学落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加速推进,R&D投入强度提升至3.54%,跃居全省第二。
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巴西科学院院士袁锦昀:“松山湖科学城发展前景很好,尤其和深圳光明区合起来,对松山湖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也有很大促进,松山湖现在的人才引进力度也比较大,对科学城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今年年初,东莞顺利通过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的评估,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成为省内第三个获此荣誉的城市。新年伊始,市政府重磅发布一号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全市三年统筹安排财政资金不少于100亿元,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全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国军:“各个城市的科技创新力量主要取决于科技资源,我们东莞科技创新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产业资源,因为我们有几百万个市场主体,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场景,同时我们有很良好的配套,为我们科技创新提供保障,这是东莞的优势。”
强化科技创新对先进制造的赋能支撑,既是东莞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选之路,也是必由之路。2022年,东莞还将大力建设科学城核心创新区,加快散裂中子源二期建设,推动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尽快动工建设、南方先进光源项目加快预研,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强化产业技术的源头创新,打响人才强市总体战,力争引进更多科技企业、重点科研平台和高端人才,激活科技自立自强新动能,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 吴燕玲)
网友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