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聘礼”“敬茶”“绑红绳”等都是谢岗镇当地婚嫁文化的一个缩影,历史悠久,极具特色,在传承发展中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9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婚俗传承活动在曹乐村上演,制作糖不甩、百合莲子羹、摆放婚嫁物件……现场一股浓浓的婚嫁风情。
“婚嫁摆件有红枣、花生、桂圆、桔子等其他寓意‘早生贵子’的物品。”非遗传承人朱和女一一介绍“担聘、发箱、梳妆、拜堂”等嫁娶习俗及婚嫁用品,完整展现了旧时代曹乐村传统婚嫁的全过程,勾起了在场老一辈的记忆,让人一饱眼福。
▲“早生贵子”
▲婚嫁摆件
▲子孙桶里装满大米,寓意五谷丰登、生活富足。
▲梳头镜也是少不了的婚庆用品。
▲里面还放着梳子、针线等用品。
▲非遗传承人朱和女在详细讲解。
▲小红櫈也是必备的传统结婚用品。
现场群众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很接地气,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陶冶了大众情操,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木屐
▲红伞
现场热烈喜庆的气氛深深地感染了群众何红英,她认为此次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让更多后辈们了解到传统的婚嫁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年轻人结婚越来越简单和现代化了,传统元素也越来越少了,但其实中国传统婚礼可是大有讲究的。”
“我希望再过几年能找到传承这些的学徒,能让传统婚嫁习俗活起来,而不是一个躺在箱底的文物。”朱和女认为应该把传统婚嫁习俗从“箱底”拿出,积极传播,守护好这份有情感的传统习俗。
婚嫁桌上的一道“美味”
对于谢岗人来说,胭脂色的红团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喜庆糕点,无论是在婚嫁,还是节庆总是少不了的。
▲手把手地教做红团。
▲捏粉、包馅、收口......,别看老人年纪大了,但动作娴熟,功底深厚。
▲看到大家都做得这么好,老人笑得好开心~
▲做好的红团开始上炉蒸煮。
▲很快,新鲜出炉的红团上桌了。
老一辈们介绍,家有喜事才做红团,婚嫁喜庆,贺喜的亲友总能得到一对或两对红团。“在制作时,宁愿做大一点也不要小,这样才好意头!并且要以双数出现,以示成双成对、团团圆圆、大吉大利!”
除了红团外,婚嫁时家里还要煮上一锅甜丝丝的莲子百合糖水,寓意“百年好合、连生贵子”。这种种婚嫁美食不仅是“吃文化”,更多是借着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丰富的内涵和文化的传承。
活动结束后,一道道“美味”新鲜出炉,村民们共同品尝着自己做出来的婚嫁传统美食,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现场氛围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甜甜的红团和糖水让人吃出幸福的感觉。
▲老伙计,尝一个呗~
此次活动展现了谢岗镇优良的文化传统,以及独具特色的曹乐村传统婚嫁习俗,加深了市民群众对传统婚嫁习俗的认知,满足了其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育和传承传统优良非遗文化助力,推动乡村文化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
(通讯员 谢文洁 谢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