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2023年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传达学习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以及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总结2022年工作,部署安排2023年工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心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以愈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同心唱响时代奋进凯歌,汇聚起“双万”新东莞千万人口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坚持思想引领,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坚持主题主线,主流思想舆论昂扬向上;坚持靶向发力,文化强市建设稳步推进;坚持向上向善,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坚持讲好故事,“双万”城市形象有效传播;坚持健全机制,意识形态管理鲜明有力。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牢牢把握做好今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正确方向,在2022年“抓统筹、抓思路、抓队伍”的基础上乘势而为、加压奋进,围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目标,2023年要下更大力气“抓落实、抓项目、抓基层”,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现新突破新进步。
会议强调,文化强市建设是东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呈现,是实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关键之举、必由之路。做好今年宣传思想工作,要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聚焦举旗帜、强信心,打造思想引领传播实践高地;聚焦促协调、强素质,打造全域文明融合发展高地;聚焦优供给、强品质,打造文化供给引领示范高地;聚焦抓项目、强驱动,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创新高地;聚焦添活力、强动力,打造岭南文脉传承焕新高地;聚焦优策划、强联动,打造对外传播能力建设高地;聚焦提效能、强应用,以数字化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赋能,为推动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锻炼苦干实干过硬作风,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从严治党纵深发展,展现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新气象新作为。
会议还对文化强市建设“1+8”政策体系作了解读说明,市委组织部、市公安局、松山湖、茶山、麻涌等部门、镇街(园区)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延伸阅读
打造“六大高地” 强化数字赋能 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打造思想引领传播实践高地。忠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五学联动”,扎实推进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列席旁听全面开展,打造“学术东莞”社科品牌。持续兴起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坚持“思想引领+文化供给”,推进“六宣齐鸣”,做强“莞邑百姓宣讲”品牌,用好“学习强国”东莞学习平台,完善“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百姓讲故事”宣讲矩阵。大力唱响强信心的社会主旋律,建设好“3+3+32”东莞融媒集群,有效推进市镇媒体融合发展,营造携手同心、团结奋斗、温暖明亮的社会氛围,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
二、打造全域文明融合发展高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实施企业员工和出租屋文明共享计划,开展“城市之光”节日致敬传播活动,擦亮“友善东莞”品牌。聚焦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实施文明实践阵地“百千万”示范项目,持续推进“五色花”计划,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推动文明实践走在全国前列,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推动文明创建常态长效。
三、打造文化供给引领示范高地。要像抓制造业一样抓文化发展,聚力优化文化空间布局,协同推进东莞党史学习教育中心、东莞市博物馆新馆、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中国举重博物馆、东莞篮球文化中心等文化强市“十大文体设施”建设。强化高品质公共文化供给,实施公共文化服务“411工程”(四馆:市、镇、村图书馆,市、镇、村文化馆,国有、非国有博物馆,国有、非国有美术馆;一剧院:市镇两级剧院;一空间:高品质新型文化空间),推动全市博物馆联盟打造“博学东莞”、图书馆体系打造“书香东莞”、文化馆体系打造“潮流东莞”、美术馆联盟打造“育美东莞”、剧院联盟打造“爱乐东莞”等文化品牌。大力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健全名篇名作创作、名家名师引育、名品名团塑造三大工作机制,推动文艺创作体系打造“东莞创作”品牌。扎实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竞技体育,使体育文化成为东莞鲜明的城市标识。
四、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创新高地。要不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用好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修订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文化+科创+制造”融合工程,积极培育文化新业态。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做优做强中国国际漫博会、广印展等展会,深化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后续建设,积极申报“潮流之都”,加快潮玩中心项目建设,打造石排“潮玩名镇”,以“潮玩产业的成长路径”为东莞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灵感与借鉴。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评选“十大生态公园”“十大特色精品村”“十大精品旅游线路”“十大美食”“十大民俗节庆”系列榜单,打造“写意东莞”文旅品牌。
五、打造岭南文脉传承焕新高地。加快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进一步保护东莞历史文化遗产。全力推进“博物馆+”跨领域融合,推动博物馆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商圈,让博物馆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系统挖掘整理东莞文物人文精神,打造“莞邑文化”标识,传承弘扬莞香、龙舟等优秀传统文化,办好“粤剧黄金周”“江湖山海”等品牌活动,探索传统历史文化更富有创意的“打开方式”。
六、打造对外传播能力建设高地。实施城市品牌提升工程,全领域、深层次、标准化、规范化推广使用“每天绽放新精彩”城市标识系统,构建“精彩东莞”传播产品矩阵,努力打造现象级、爆款类、聚口碑、定印象大型传播精品。实施重点名片打造工程,深化“近代史开篇地”的历史形象,提升“国际制造名城”的经济形象,传播“潮流东莞”的文化形象,强化“篮球城市”的运动形象。实施对外交流深化工程,完善对外宣传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构建城市形象传播共同体。
七、以数字化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赋能。推进工作方式的数字化变化,加快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加快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发展网上演播、云展览、云阅读等新兴业态,促进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推进管理手段的数字化转型,加强对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统筹协调,做好顶层设计。
以“抓落实、抓项目、抓基层”推动“文化强市”破局开工落实
抓落实,以实绩论英雄。文化事业的发展只有里程碑、没有终点站,迈上“双万”新起点,唯有聚势而强、真抓实干方能不负重托、不负时代。要切实增强对东莞发展负责任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应该做的事情,顶着压力也要干;必须负的责,迎着风浪也要担。对照清单,干成一项是一项;对照任务,落实一件是一件。要研究工作方法,讲究工作实际,以“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的工作理念全面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抓项目,以重点带全局。要牢牢扭住项目“这个牛鼻子”,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文化强市“1274”总体思路、“1+8”政策体系、“411”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十大文化品牌”“十大文体设施”、城市标识等重大项目是文化强市建设的主攻方向,要进一步坚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信心决心,一体推进“抓项目、抓平台、抓产业、抓主体、抓环境”,注意集聚龙头资金,招引龙头人才,推进龙头项目,形成龙头效益。
抓基层,以统筹强效能。要协同推进东莞文化建设,树立“双万”东莞城市新形象,最大限度地整合工作力量,握成一拳,重拳出击。健全市直宣传文化系统单位横向层面和建强镇街(园区)纵向层面的宣传统筹机制,搭建合纵连横的“十”字型体系,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积极参与,真正构建起“田”字型的“大宣传”工作格局。要把更多的资源、要素、力量投放到基层,不断夯实基层工作基础、提升工作效能。
(记者 蒋潇)
网友跟贴